当前位置: ZZD > 正文

毛主席遗体保护师揭秘: 毛主席遗体至今栩栩如生, 不止是药物作用


文 |卢凛

1976年9月9日,我们敬爱的毛主席与世长辞,国人从收音机得知消息后,举国悲痛。之后国人为哀悼主席,广场上将近两万人哭晕过去。

中央开会后最终决定,让主席的遗体永久保存,供世人瞻仰。时至今日,毛主席的遗体已保存将近半个世纪,仍旧栩栩如生,面对众人的疑惑,毛主席遗体的保护工作人员韩伯平表示:绝不仅仅是药物作用。

这其中到底有何奥秘?

不管历史如何变迁,相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说法是毋庸置疑的,而我们伟大的共产党领袖毛主席,时至今日也依旧是深受人民敬仰。

俗话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毛主席厚德载物,胸怀天下。他一生都在秉承“一切为人民出发”的信念,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遗余力地为人民谋福利、谋发展。

几十年漫长艰辛的崛起之路,是毛主席带领着我们从人人欺压的境况,蜕变为昂首挺胸大步流星的姿态,无不让人敬仰和怀念。

怀念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阅读他曾经执笔写下的诗词,谨记流芳千古的佳作,当然前往专门的纪念堂进行瞻仰也是其中一种表达方式。

在纪念堂里我们可以隔着水晶棺观望其遗容,感受着周围肃穆的气场,献上鲜花聊表怀念。

其实早在1956年,毛主席便与一众领导人联合签署了同意火葬的倡议书,并且在众人面前第一个签名作为表率,号召大家参与到此安排中。

毛主席作为一名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从不避讳谈论生死问题。甚至能够用很平常的语气说过,因为自己在世时吃得比鱼儿多得多,所以离开后要让人把骨灰扬在长江里喂鱼,向他们赔个不是。

看似是在开玩笑,但背后的原因却让人忍不住心疼。在动荡的那些年毛主席真真切切地感受过食不饱腹地滋味,即便是生活慢慢好起来了,也是首先牵挂着广大人民。

这样让人心生敬重的主席,最终还是于1976年9月9日凌晨与世长辞,享年83岁。

尽管主席生前一再坚持,自己去世后进行火葬仪式,将骨灰洒在江里喂鱼,这样就足够了。

但是作为新中国的开拓者和人民的精神领袖,大众怎舍得如此草率地处理毛主席的遗体呢!

于是在主席逝世当晚,中央政治局召开临时会议,要求针遗体处理事宜各抒己见。

经过大家的一致认同,决定先将主席的遗体妥善保护起来,在未来15天内供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吊唁。

因此,负责遗体保护的义务人员们对其做了一般性处理,将甘油、酒精、福尔马林等药剂注射进去,确保在15天内遗体不会发生严重腐烂。

据当时记载,悼念期间的广场人满为患,人们的哭泣声此起彼伏,更甚者有人哭晕在此。

9月18日悼念活动结束,然而广大群众仍然十分不舍主席的离去,大家纷纷请愿不要对遗体进行火葬,希望能够将其留下为后世所瞻仰。

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写信送到中央,中央内部也慢慢有人同意这一举措。眼看着遗体的留置问题不宜再拖延,因此经过艰难的抉择后,中央决定将主席的遗体永久保存,供世人瞻仰。

关于遗体如何永久性保存这一问题,可谓是难倒了一众医务人员。

按照一般情况,若要确保遗体保护的顺利完成,则必须在逝者死后2小时内对其进行解剖,将内脏取走,对全身血管进行冲洗,连最细微的毛细血管也不能放过,之后再注射福尔马林和凝固剂等药剂。

但是一开始只是对遗体做了一般性处理,要还原上述步骤重新来过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科技还不够发达,掌握遗体存放技术的人更是屈指可数。

就连当时作为遗体保护科研领导小组成员之一的吴阶平也不得不承认,尽管此前自己承担过多次重大医疗任务,但此次任务的性质与以往迥然不同,没有以往那般自信满满。

想要遗体长期保存达到瞻仰的目的,并且要求五官容貌和面色神态合乎常理,保证不因光照、温度、湿度的变化而发生影响。

以一名临床医生所持有的经验坦诚布公,实在是没有百分百的把握。

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圆满完成这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各领域的专家们在北京汇集,成立了专门的“遗体保护组”,与北上广等各地的科学家开会研讨了多次可实施的方案。

专家们放眼世界,了解到当时掌握防腐技术的国家除了苏联便是越南。但是7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要想前去取经怕是无妄之谈,于是便把眼光望向了越南。

《中共党史》记载,在经过反复协商沟通后,最终说服了越南将部分遗体保存方法传授于我们。

在吸收了越南经验后,专家们首先尝试液态保存,在控制好环境变量的条件下,将遗体浸泡在高浓度的防腐液里。

但是有专家提出异议,认为这样的做法会使群众产生心理不适,本应供大众瞻仰的遗容现如今变成了泡在水里的,死气沉沉的标本,多少会引起一番争议。

因此液态保存这一做法只好作罢!

那就转战,实施气态保存方案吧!

尽管气态条件下的遗体能够予人栩栩如生之感,但是如何解决防干保水这一巨大难题呢?如若找不到妥善的解决办法,遗体将会面临干枯、扭曲、褪色的情况,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每个方案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优劣之处,在合计不出完美的解决方案的情况下专家们都无从下手。

经过反复的商讨后,最终决定根据北京专家的建议,暂采取液态和气态相结合的方案。

将头和四肢暴露在空气中,将其他部分隐藏在液态里,这都仅仅是化学保护。要想更加完善,物理和光学等综合保护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寻找专门的遗体保护场所,全国各地都在加紧搜寻合适地点。

这时有人想到了,早在1969年便修筑完成的各大防空洞。地理位置相对隐蔽,通风条件虽然不佳,但在空间密闭的情况下,大部分空气能被隔绝在外。这些条件无疑再合适不过了。

因此,主席的遗体便选定再次房间,并命名为“769”。

保护室的中央放置一个巨大钛金属容器,里面盛满药液,遗体就浸泡其中。

关于遗体隔氧后应该注入何种惰性气体,有专家提出使用造价高得惊人的氦气,尽管价格高昂,但既然选择了将遗体长久保存,一切都要选择最好的,这才是对毛主席最好的忠诚。

需要关注的还有照射到遗容上的光的色彩问题,如果颜色过于鲜艳便会显得毛主席十分健康,但是这并不合乎常理。

就这样一个非常细节的问题,专家们也是经过多次的反复讨论,才定下了如今这种各方面都比较满意的颜色。

要想保证遗体充分暴露在氦气中,用来放置遗体的装备自然也应当慎重选择。于是建造水晶棺的任务势在必行。

首先是选材。由于江苏省东海县盛产品高质优的水晶而闻名于世,国家地质总局当即将选矿要求下达给105矿。

要求所选水晶当中不能掺杂丝毫杂质,每立方米气泡不超过2个,数量必须超过30多吨。如此之多的水晶块需要从数以万计的矿石中精挑细选,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

工人们不分昼夜地挑选着优质水晶,有的需要切除劣质部分,有的则用特制的铁锤给水晶去皮。最后需经选料人自查、矿里职工检查、质检人员抽查、入库人员再查四道工序才能真正验收。

不仅如此,还有国家相关方面的专家进行逐一检验,负责总把关,容不得丝毫马虎。最终成功地从300吨矿中精选出32吨特级水晶。

其次是熔炼拼接。当时制作水晶棺所需的2米多长大块天然晶体可谓是世间难寻,其他玻璃的硬度和光学性能与石英玻璃相比简直望尘莫及。

况且当时生产石英玻璃的技术由国际上仅有的几个发达国家所掌握,彼此之间还进行技术封锁,因此在国内谁也没制造过2米长的板材。

正所谓勤能补拙。国内的老技工即使也对此难题发怵,但是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可以说,中国人的血液里自始至终都流淌着“匠人血液”。

约2米长、1米宽的水晶大板,是用小水晶板小心翼翼地焊接,并且在熔点超过2000℃的一瞬间完成。

老技工用氢氧焰喷射灯盯紧焊缝操作,身着厚重的金属防护服,他的周身不断冒着热气,需要专人不停地往身上浇水达到降温的目的,此外双脚还都得泡在水里。

就是在这般不服输不妥协,坚韧不拔的意志的引领下,水晶棺板材最终大功告成,不仅如此石英粉的纯度甚至达到了99.9999%。

水晶棺不仅是在当时史无前例,放到现在也没有人能够生产出来。

经过细致的打磨,第一块石英玻璃板成品诞生了。此次成功研制在世界上实现了首创,同时也是我国石英玻璃技术的一大突破。

再次是镀膜。针对会出现多个毛主席的影像,视觉效果不够完美的问题,专家组认为应当采用真空镀膜的办法予以解决。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北京化工设备厂的工程师们苦心钻研,协同北京仪器厂、上海齿轮厂成功攻克了又一大技术难关,研制出我国第一台直径四米的大型真空镀膜机。

镀增透膜后光透过率增至99%,由于采用了四层的膜系,倒影的问题自然而然地就解决了。

最后是组装。由于金属热膨胀系数远大于石英玻璃的膨胀系数,要想使得水晶棺能够安稳地组装在钛合金的底座上,专家们研讨后一致决定采用质地较软,弹性也大地硅胶作为连接过渡。

于是在1977年8月初,水晶棺便正式问世了。

经过一年多的日夜奋战,无数专家们最终克服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大难题。

1977年8月20日,运载遗体的车辆从“769”出发,按照事先制定的线路方案向毛主席纪念堂驶去。遗体经过短暂的适应性处理后,于当天上午正式移入水晶棺内。

配合着原定的气态、液态相结合的原则,纪念堂为此专门建立了一套安全可靠的升降系统。

在纪念堂向公众开放,接待社会各界群众进行瞻仰时,毛主席的遗体处将会被放在水晶棺中可瞻仰的位置。但是不能给予水分,因为棺内温度极低,一旦与水汽想接触会瞬间雾化。

因此只能使用干湿结合的方案,将遗体的衣服装满水分,使不裸露在外的地方全方位地处于液态环境,只留出面部处于气态环境。

在瞻仰结束后,将遗体降落到地下保护间的一个特制密闭容器里,在这里可以给遗体补充足够的水分。

每年毛泽东的生日之后,都要求空出一段时间停止众人进行瞻仰。为的就是遗体能够完全浸泡在液体达到防腐的效果。

将毛主席的遗体移入纪念堂只是完成了一项阶段性工作,之后的遗体保护工作任重道远,一个新的征程还在等着我们去征服。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遗体保护的具体技术也越来越规范化。科研基地的工作仍在进行,并且每年都会举行年终学术讨论。

至此,负责前一阶段遗体保护的专家们圆满地完成了赋予他们的使命。关于未来,遗体保护专家们依然坚持不懈地工作着。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毛主席一生的追求。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如今毛泽东主席已经离开我们45年了,如今国强我们应当无忘告主席,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弘扬他们的光荣传统,继承他们的伟大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一心而努力奋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