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早知道-热集合 > 正文

“九州大地”究竟是指哪九个州? 古人为什么要将华夏称作“九州”


古时候人们经常称华夏为“九州”,在诗人陆游的诗句中曾有: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陆游口中的“九州”,指的就是中原大地,这两个字在他们的心中,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行政区划,还是祖国的代称。

一、华夏九州名字的由来

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我们脚下所生活的土地,便是世界的中心,所以古人在称呼我们脚下的土地时,便将其命名为华夏、中华、中原、中国。

早期的社会国家的概念还未成熟,所以,当时古人眼中的中原和中国之类的称呼和我们现在的认知是有所区别的,这些名词在当时其实指的是他们所生活的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区域。

《尚书》记载,黄帝所处的时代道路不通,区域间的人互不相识,管理极为不便,于是黄帝遍行天下,规划万里疆域,把田野划分为州,以百里为一个部落的势力范围。

到了尧帝、舜帝统治的时期,爆发了一场大洪灾,禹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的措施,将洪水治理好。但此时,原来的山川被江湖分割,黄帝遗留下来的势力划分规则已经不再实用了,禹便以高山大河奠定界域,把天下分为九州,即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

九州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地区,在九州之外,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生活的地方被称为“四海”,更偏远的地方则被称为八荒。

不过,“九州”这种说法很可能只是战国时期写《尚书·夏书·禹贡》这个人,所设想的一种理想状态。

这位战国时期的先辈,通过大禹的名字,来表达自己的治国理念,他坚信以领地大小的不同来划分诸侯的势力范围,可以保持国家的稳定运行。

二、华夏九州现在叫什么名字

春秋时期的文献中,九州都只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并没有具体所指。到了战国和西汉时期,这一概念忽然明确了起来,并演变出了几个不同的版本,由此,我们得出一个观点:

“九州,由观念到具体化应该出现在战国和西汉时期。”

关于九州具体指的哪九州,版本有不少:

《禹贡》中:

冀州,指从黄河壶口经今山西全境、河北、河南境内的部分区域,也就是春秋时期晋国的核心辖区;

兖州,指的是古济水与古黄河之间的区域,也就是今天山东西部与山东河北交界处;

青州,指的是今天渤海以南、泰山以北的部分区域;

徐州,在淮河以北、泰山以南,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淮海区域;

扬州,在淮河、大海之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淮河以南,包含长江流域及岭南地区在内的部分区域;

这无疑也从侧面证明了九州这个概念相当模糊,在当时还未形成共识。

著名的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在《州与岳的演变》一文中提到了一种很有意思的观点,他认为九州只是西周时期,某处易守难攻的城市的专属名词,只是由于《禹贡》等书的影响,后人才将其误以为“九州”指的是天下。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经过战国时期几百年的理论累积,到了汉朝的时候,以州定天下已经成为了确凿的史实。

当时汉武帝开拓了很多疆土,他在九州的基础上将天下分作了十三州,因为冀州过于庞大,为了方便管理,当时的人便又从冀州中分出了幽州与并州。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短短三百年间,就有三十余个大小政权更替。鉴于当时时局混乱,汉朝留下来的行政区域经过分割后,地方军阀实际控制的范围已大不如前。

按照《隋书·地理志》的统计,隋朝时,大小郡已经多达“一百九十”。

因为这官僚阶级过于庞大,从唐代开始,历朝历代都有意识重新规划行政区域,例如唐代的道、宋朝的府路、元代的行省制度等等,都是在州的基础上,针对各地的状况,重新做出的行政划分。

三、九州的文化内涵

九州的文化内涵早已超越了它作为行政区划的价值,正如陆游用九州来代指“中原”一样,九州在我们的文化中其实早已经变成了祖国的另一种称谓。

现在的九州早已经不局限于一城一镇了,而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给我们以强大的凝聚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