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早知道-热集合 > 正文

工人体育场姓“工”……


——从国家体育场到北京球迷的精神殿堂(三)

3.体育场姓“工”

工人体育场一方面承担着国家体育场的功能,但也曾为普及群众体育做过贡献,它带有那个年代的烙印。

50年代工人的地位至高无上,不仅是宣传上也是实际意义上的“领导阶级”“国家主人”。当时的国家体育场以工人命名,是与时代的主旋律同步的。为了迎接1959年的十年大庆,北京这座古城建起了十大建筑,给这座处处都存留着古都风貌的城市平添了现代化的色彩。工人体育场便是其中之一,它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是迎接第一届全运会,而两年后建成的工人体育馆则是为了迎接第一次在中国举行的世界性单项运动会――第26届世乒赛。工人体育场和工人体育馆是相伴60年的姐妹馆。如今工人体育场已经旧貌换新颜,工人体育馆还原汁原味地保留着60年前的风姿。

工人体育场的管辖单位是北京市总工会,既然以工人命名,当然要全心全意地为工人服务。五六十年代,很多工厂的工人在这里进行比赛,除去草皮场,所有的足球场、篮球场都向工人开放。每到星期天,就是各个工厂的联赛,那时群众体育的普及程度很高,那些还带着翻身做主人感觉的“老大哥”总会自豪地说:“过去咱们工人哪儿能到这么好的体育场来啊!”工体非常照顾工人看高水平比赛,凭工会证可以优惠,进工体的球票是2角、4角、6角,可当时人们的感觉好像比今天掏50块都艰难,因为一般青年工人的工资才四五十元,当时5角钱可以买到一斤螃蟹。

当年在建材局工作的何树林师傅曾到工人体育场打北京工人联赛,那时体育场建成不久,当他听说到工人体育场比赛,简直不敢相信。他记得联赛开始,还有北京市总工会的一位领导讲话,非常亲切地说:“欢迎工人同志来工人体育场比赛。工人体育场只有多为工人服务,才算名副其实啊!”那几周的比赛,让他对工人体育场有种“回家”的感情。何师傅身高近1米9,在工体比赛时被一个边远省份的篮球队看中,因为作为技术工人厂里离不开而没去成。何师傅说如果去了就是专业运动员了,不过也就不是北京人了。多少年来,何师傅对工人体育场一直有深厚的感情,直到十年前去世前他让儿子开车送他到当年打球的篮球场,他有些骄傲也有些伤感地对儿子说:“你爸爸当年在这里打球,观众里三层外三层,那喝彩声真给人提气。”何师傅有些怀念地说:“当年我在工人体育场打球,1分钱都不收,每场球还补助我4毛呢!那时的群众体育多热火啊!”

之后几十年工人体育场外场地经常是职工比赛的场地,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体的主场地也对外开放,只要缴纳场租费都可以来比赛。不仅大型企业联赛可以在这里比赛,不少民营企业也能来比赛。2014年北京京超决赛在工体进行,北京业余队的翘楚路虎足球队在这里争夺京超总冠军。董事长孔兵带着自己的员工感慨万千,过去只有坐在看台上观看职业队比赛,如今业余队也可以来这殿堂般的体育场比赛。对手是强劲的红星足球队,常规联赛打成0:0,点球大战路虎先罚丢了两个点球,孔兵当时想完了,但他大声告诫全队,只要比赛没有结束就绝不放弃。奇迹果然发生了,之后北京路虎都罚进了,红星队在冠军即将到手心态紧张的情况下罚丢了三个,最后路虎奇惊险地获得了冠军。孔兵回忆,工体真是圣地,给了我们信心和勇气,之后路虎获得过两次城超总冠军,并以业余队的身份从中冠打到中乙,并获得了2022年度中乙第7名,简直是业余队的一个奇迹!

(说明:在20多年前从北京申奥开始,我就对北京的体育场馆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申请了课题。工人体育场当然是重要的部分,相关文章登载在《体坛周报》《北京日报》《全体育》等报刊,后来由中国当代出版社出版了我的著作《当代北京体育场馆史话》,此文是最近给北京的《老年体育》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