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早知道-热集合 > 正文

为什么成都能飞越7000万?


转自:蓉平

成都成功晋升中国内地“七千万级航空城市俱乐部”,仅次于北京、上海成为中国内地“航空第三城”。

12月7日成都国际航空枢纽迎来了今年第7000万名旅客。

这让成都实现继2018年后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万人次后的又一次千万级跨越,并且凭此成功晋升中国内地“七千万级航空城市俱乐部”,仅次于北京、上海成为中国内地“航空第三城”。

作为西部两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成都的航空旅客吞吐量一直都位居全国前列,去年更是因为北京、上海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成都的旅客吞吐量超越京沪,短暂成为了中国航空第一城。

01

成都,为何能不断晋级?

成都能够不断晋级,直接因素有二。

一方面得益于中央政策的倾斜。

过去一些年,一方面为了补齐中西部短板,另一方面为了让西南地区成为战略备份,中央给予成渝地区的丝毫不输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城市群的政策红利。比如成都的天府国际机场开通,让成都成为国内第二个坐拥双4F级别机场的城市,第三个坐拥双大型民用机场的城市。

另一方面,则是这座城市人口竞争力与经济活力助攻。

人口方面,过去十年,成都就像一个人口吸泵一样,疯狂虹吸全国人口。

七普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0年十年间,成都常住人口增量高达581.9万人,增量仅次于深圳、广州,位居全国第三。

经济方面,去年年末,成都GDP成功突破2万亿。从1万亿到2万亿,成都只用了8年时间,速度和广州一样,快于苏州。

今年前三季度,成都GDP增长了6.7%,位居万亿GDP城市增速第一席位。

根本因素还是产业和消费,这是成都的立身之本。

强悍的产业与消费,推动成都经济发展,增强经济活力和人口竞争力。反过来,人口竞争力与经济活力,又支撑着消费,推动着产业不断做强,从而形成一个良性闭环。

此外强悍的产业与消费,好比成都的两只手,一个主管生产,一个主管消费,消费拉动生产,生产促进消费,两者相辅相成,这又是一个良性循环。

02

成都,西部消费之都

这些年,成都的消费实力一直位居全国第六,在西部位居第二,仅次于重庆。也正因此,成都被商务部钦定为首批五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之一。

今年成都借助大运会的赛事经济,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达8210.5亿元,实现了10.4%的两位数增长,年末有望冲击万亿消费。

7月份,四川省发布了《关于支持成都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意见》,明确到2027年,成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支撑功能会基本完善。

显然,成都要进一步夯实西部消费之都的地位。

03

成都,西部制造业高地

成都这些年名声大噪,成为最有实力角逐一线的城市之一,除了成功的宣传之外,还拥有强悍的产业作为底气。

今年大运会,共有170多项“成都造”亮相,包括新能源车、机器人、发电玻璃、“孤岛式”微电网等,让世界见证了成都作为“制造强市”的底气和竞争力。

其中最能打的王牌产业,电子信息产业。

数据显示,成都2021年该产业的产值高达5251亿元,位居全国第七、西部第二。

同时,成都集成电路年产量已经高达90亿块左右。

计算机整机年产量已经突破了9000万台。

如今的成都,已经逐步形成了集成电路、智能终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10个千亿级产业。

产业强悍,为成都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同时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让来到这座城市的居民,不仅能享受到惬意舒适的生活,还有能一展胸中抱负的舞台。

然而,成都并不满足于此。2022年,“制造业强市战略”被写入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把发展先进制造业放在突出位置。

制造业二次创业,并不只是说说而已。

成都目前布局了12个产业功生态圈,66个产业功能区。成都的目标是,继续壮大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业优势,并全力追逐集成电路、智能终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同时,补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

今年,成都发布了《成都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

到2025年,成都汽车产业整体规模力争达到3000亿元,实现汽车本地整体产量达100万辆(不含异地分子公司产量)。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80万辆,产量达25万辆。

在强产业这条路上,成都始终坚持一个道理:

在快速发展的世界中,没有任何一个产业是牢靠的,要紧跟时代步伐,紧随科技步伐,利用科技的力量赋能自身的产业升级,跟随时代的改变而改变,才能立于潮头之上。

这个道理,其实可以供当下一些因为过度依赖资源、过度依赖某一产业而陷入发展困境的城市思考。

一座城市不能墨守成规、不能坐享其成,只有敢于拥抱、主动求变、不断进取,但求本心,无问西东,才能让自身立于不败之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