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ZZD > 正文

80岁养父为夺房子和存款,两度将养女告上法庭,法院判决赢得赞许


生育之恩大于人,养育之恩大于天,百善孝为先。亲生父母即使舍弃了子女,他们的生育之恩也大于他人。而抚养孩子的养父母,恩情比天还大。因此在亲生父母和养父母之间,很多人宁愿选择后者。

但是也不排除有养子养女和养父母发生矛盾的存在,比如江苏南京80岁高龄的孙大爷,就和自己的养女孙女士发生了矛盾。为了一套房子和10万元的存款,他和孙女士14年不往来。最后甚至将60岁养女告上法庭,那么法院最后是如何裁决的?

家住在南京栖霞区的孙大爷早年结婚后一直没有孩子,一次意外在路边偶遇了被遗弃的4岁女婴。不忍心看着一个小生命就此离开这个世界,同时也希望能有个孩子养老的孙大爷,包养了这个孩子。为了符合国家的收养要求,孙大爷还带着女婴办理了收养手续。

在过来的几十年里,孙大爷和养女孙女士父慈女孝,就像亲父女一样,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却让两个人的关系降至了冰点。事情发生在2005年,孙大爷的老伴因为患病提前离开了他,而不甘寂寞的孙大爷经人介绍找到了蒋女士,两人很快领了结婚证。

蒋女士年纪不过60多岁,比孙大爷小了许多,甚至和孙女士差不了多少。因此对于父亲的这段黄昏恋孙女士并不赞同。特别是孙大爷决定把房子卖掉,当做进养老院的抵押费用之后,孙女士更加担心。

孙女士认为,蒋女士之所以嫁给父亲,就是贪图父亲的存款和房子,如果父亲想养老自己大可照顾父亲,没必要买房子去养老院。蒋女士之所以劝说父亲买房子住进养老院,实际上就是想把卖房的钱拿走,最后留下父亲一个人不管。

害怕父亲被骗的孙女士多次找到父亲,但孙大爷始终不为所动,还让孙女士不要打扰他的生活。被气得够呛的孙女士干脆不管了,就此父女俩整整14年间都不再往来。直到2018年,一场大病让父女的关系破冰,但同时也让这对养父女对峙法庭。

2018年,孙大爷因为脑栓住院,放心不下的孙女士经常探望养父,两人的关系最终得到了缓和。但不久之后又因为房子的问题发生争执。最后的结果是孙大爷的房子变更到了孙女士的名下,十万存款也被孙女士取走。

为此孙大爷的妻子蒋女士还和他吵架离家出走,最后孙大爷报警才找到妻子。但很快孙大爷就把养女告上了法庭,夫妻二人声称孙女士胁迫孙大爷让他变更房产,还抢走了存款。

但孙女士却有不同的说法,她说房产和存款都是父亲赠与的。原来在蒋女士离家出走之前就回了一次老家,还让老家人打电话给孙大爷,说她不会再回来了。因为蒋女士的行为让孙大爷心灰意冷,于是把存款和房产都给了女儿。

双方各执一词,孙大爷认为养女不但欺骗自己获得了房产和存款,还不履行赡养义务。在自己住在养老院的时候,一直不来看望自己。因此想向法院请求解除两人的收养关系,并且收回之前赠与的房产和存款。

孙女士却表示,父亲只在养老院住了一个多月,这期间自己丈夫刚好生病,她一直在家照顾丈夫。但同样也没有忘记夫妻,她让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多次看望老父亲,还拍了视频。不过孙大爷的妻子蒋女士却认为,孙女士看望老人还特意拍视频,一定是心存不良别有用心。

江苏南京栖霞区中级人民法院接受了这起民事纠纷,法院认为孙女士的行为并无过错,而孙大爷如果一定要和孙女士解除收养关系,那么膝下无子女的他就会老无所养,老无所依。因此兼顾法律和人情,法院驳回了他解除收养关系的请求。

当然即使不解除收养关系,孙大爷同样还能够通过另案诉讼来解决房产和存款的问题。因此孙大爷在第一次上诉失败后,于2019年再度将养女告上法庭,这一次他要求养女偿还自己赠与的房产,并且以不当得利为由,让孙女士偿还10万存款。

同样还是栖霞区法院接受了这起纠纷案件,案件上诉时间为2019年,彼时我国尚未实行《民法典》,因此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法院认为,孙大爷在妻子回老家后心灰意冷,属于缺乏判断能力的危困状态,因此他给予女儿孙女士的赠与,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要回。虽然孙大爷赠与女儿的存款,并不属于不当得益,但却属于可以要回的财产。

综上所述,法院最后判决,孙女士将房产过户给孙大爷,同时归还孙大爷赠与的十万元存款。不仅如此,作为养女,孙女士还要尽到自己的赡养义务。因为法律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仅发生在婚生子女与父母间,而且也发生在非婚生子女与生父母间,养子女与养父母间和继子女与履行了扶养教育义务的继父母之间。只要双方的收养关系还存在,那么作为养女的孙女士,就有赡养孙大爷的义务。

原本一对数十年情分的养父女,最后因为一套房子和10万存款对峙法庭,让人叹息感慨。事实上,老人晚年所求的只有一份安心,想让老人晚年过得安心舒适,光是钱财和物质基础还不够,还需要子女孙辈的照顾和关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