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早知道-热集合 > 正文

北大教授孔庆东: 中国人吃年夜饭是陋习, 影响祖国发展, 建议取消


每到年末岁尾,我们都会回忆起那些温暖的时光,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多的是为了那份家的温馨和亲情的凝聚力。

但近年来,有关年夜饭的争议却愈演愈烈。

北大教授孔庆东提出的“取缔年夜饭”观点,无疑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巨石。

他认为年夜饭存在诸多弊端:

从健康角度,不少人因为胡吃海喝导致身体不适,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从社会角度,酒精的刺激可能引发不必要的冲突和斗殴;

从现代性角度,他认为年夜饭是落后的表现,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背道而驰。

但真的如此吗?

当我们在享受这顿团圆的晚餐时,我们不仅仅是在享受食物,更是在享受那份家的温暖和亲情的凝聚力。

这种传统的力量是无法用现代的标准来衡量的。

网友对此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有人调侃:“建议立法取缔年夜饭,这是落后和野蛮的表现!”这种观点确实令人咋舌。但也有人表示理解,认为在现代社会,确实需要对一些传统习俗进行反思和调整。

不过,更多的人则表示了强烈的反对。

他们认为年夜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团圆和亲情的象征,不能因为少数人的不当行为就否定其存在的价值。同时,他们也认为孔庆东教授的观点过于偏激,缺乏足够的论据支持。

年夜饭,不仅仅是一顿饭,更是中华民族的情感纽带。在这场传统与现代的博弈中,我们应该如何权衡?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北大醉侠”的另一面

在风景如画的北大,有这样一位教授,他以其独特的言论风格赢得了“北大醉侠”的称号。

但这位孔庆东教授,是否真的如其名,常常在酒后吐真言呢?

孔教授是哈尔滨人,但他的祖籍在山东,更自称是“孔子直系后人”。然而,与他所声称的儒家传统相悖的是,他的身上似乎充满了对世俗的不满和愤怒。

早在2012年,孔庆东就因为在社交账号上发表的不当言论而被人告上法庭。当时,一位网友只是在他的新作下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却没想到引来了一场“舌战”。孔庆东毫不客气地回复道:“驴唇不对马嘴,你这个狗汉奸!”这样的言论自然引起了公愤。

许多网友纷纷表示,尽管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可以容纳各种声音,但如此恶语相向,真的符合一个北大教授的身份吗?更何况,只是因为一个观点的不同,就随意给人扣上“汉奸”的帽子,这样的行为是否过于草率?

最终,这位网友决定将孔庆东告上法庭,结果孔庆东败诉了,并赔偿了对方200元精神损失费。虽然金额不大,但这一事件无疑给孔庆东的形象蒙上了一层阴影。

对于这位“北大醉侠”,您是怎么看的呢?他的言论是否真的是酒后失言,还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

北大教授“狂言”风波

孔庆东似乎在任何场合都能掀起一场“腥风血雨”。你以为之前的教训会让他收敛些?哎呀,他可是个“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主儿。

这次,他把“枪口”瞄准了咱们的国际知名作家莫言。大家都知道,莫言老师的作品文学价值很高,还拿过诺贝尔文学奖呢。

莫言老师也曾在书中提及过自己贫困的童年生活,但孔庆东呢,他就是不信。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甚至翻出了一张莫言老师小时候的照片来“diss”。

照片里的莫言穿着旧棉袄,和那时候的普通小孩没什么两样。但孔庆东却说他看起来白嫩干净,哪里像过苦日子的孩子。

网友们看到这都笑掉了大牙,开始纷纷质疑这位北大教授的“真实性”。

说实话,一张老旧的黑白照片能看出多少信息呢?贫困的孩子就一定要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吗?再说了,照片上的莫言一点也不胖,或许他能吃上饭,但吃得不好、吃不饱,这不算贫困吗?

后来,有记者去采访了莫言老家的村民。村民们都证实,那时候村子里很穷,大家普遍都吃不饱,莫言家也是一样。在舆论的压力下,孔庆东只好发文向莫言道歉。但他那种目中无人的态度,却始终没有改变。

除了这件事,孔庆东还有很多让人震惊的言论。在相声圈“反三俗”的时候,他力挺郭德纲就算了,还要踩一下姜昆,说姜昆的相声就是“斗鸡遛狗”,连给郭德纲擦鞋都不配。

而在文学界,他对郭敬明和韩寒两位争议很大的作家表示十分看好,这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哎,这位北大教授的言论总是让人捉摸不透,时而力挺这个,时而踩一下那个。也不知道他下一次又会瞄准哪个“目标”?

年夜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家庭聚会之一,代表着一家人团聚和幸福。禁止年夜饭是一种不尊重传统文化的行为,也是对家庭观念的漠视。

孔庆东作为一位大学教授,发表这种言论不仅缺乏基本的文化素养,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亵渎。他的观点充满了偏见和歧视,完全无视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历史背景,是不可接受的。

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文化和信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不要盲目追随某些所谓的“专家”或“公知”,

而是要独立思考和判断,避免被误导和蒙蔽。

“专家”还是“砖家”:一场娱乐性的解读

在风云变幻的舆论场中,有一种声音始终能引起大众的注意,那就是“专家建议”。不论是金融、环保、还是日常生活,总有一些专家愿意为我们“指点迷津”。

但,这些建议真的都靠谱吗?

回想几年前,金融专家杨凯生连续五年提议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以提高空气质量和减少火灾隐患。

烟花的确消失了,但年味也随之消散,让人不禁思考:这样的“专家建议”真的合理吗?

事实上,这些“专家”的建议越来越离谱。有人建议征收“失业税”来防止失业人士“躺平”,还有教授认为农民不应该使用收割机,因为会污染环境。更甚者,在面对男女比例失衡问题时,竟然有教授提出了“一妻多夫制”。

网友纷纷调侃:“专家,你还是别说话了。”而当我们想要寻找一个正确的睡姿时,专家们的建议却是如此自相矛盾,让人哭笑不得。

今年,更有专家提出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建议:除夕当天不放假,但建议各单位带薪休假。这让网友们直呼:“醉了!”在国家法定的双休还未全面落实的情况下,这样的建议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而当有人提议干脆取消除夕假以提高工作效率时,你是否感叹:这些专家到底怎么了?他们真的是为我们好吗?

对于这些“砖家言论”,或许我们应该保持一个理性的态度,不被他们的言辞所左右,更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那么,对于下一个专家的建议,你又会如何看待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