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早知道-热集合 > 正文

瓦格纳胜利是靠“人海战术”?乌军二三十个旅,都是干嘛吃的


到了2023年,我们还能看到“人海战术”这样的说辞,是在俄军瓦格纳集团攻克乌军堡垒苏勒答尔之后。

参战乌军在接受采访时,就称瓦格纳不断地伤亡,一波波地冲击。然后瓦格纳就靠着这样的不断死伤,来换取它们的胜利。

然后一些网友就将其引申为“人海战术”,当然口说自然无凭,之后再放出几段瓦格纳遭到乌军打击死伤的视频或图像。你看,有图有真相;有文有情节嘛!

其实以俄乌之战的体量,尤其是无人机大量监视战区的状态下,有选择地搞几段视频和图像并不难。短视频时代的某些网友一看这个,那自然就上头了。

可是乌军在给你放视频的同时,瓦格纳也在苏勒答尔城一堆堆地清理战死乌军的尸体,这些也是视频图像,能以此来反证乌军在搞更大规模的人海战术吗?

美国媒体在阿特木斯克采访时,在一个医院一天之内就统计到240名后送的乌军伤员,这些都拍小视频,又会有怎样的冲击呢?

所以单凭几个视频、几张照片无法反映整体的战局,谈瓦格纳的所谓人海战术,要综合来看。

既然是人海战术,最起码的是你首先得有人海。瓦格纳集团在波帕斯纳亚攻克之前并没有太多人,在此战后才迅速扩编,按照英国媒体此前的估计,是扩充到了近2万人。按照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柯比在上个月的说法,认为瓦格纳有5万人。

也就是说即便按照美国的估计,瓦格纳也不过5万人,而且这一数字只可能高估,不大可能低估。

而乌军在阿特木斯克一线,光是主战旅的番号就集结了近30个,其中正规旅主力旅占到了全军的一半,这还不算各类支援部队。在不断伤亡的同时还在陆续补充动员兵,乌军总兵力别说超过瓦格纳集团了,超过这一线的所有俄军部队也是没问题的。

而众所周知的是,俄军正规军喜欢作壁上观,阿特木斯克一线主要是瓦格纳集团在突击。

所以乌军给大家描绘的情况,稍微结合下现实就是:人少的瓦格纳集团在冲着兵力数量远超自己、有着大量防御工事的乌军搞“人海冲锋”。

按照正常逻辑,如果瓦格纳这么愚蠢,那么应当是乌军像割麦子一样收割战果,还能守住阵地。

而最后的结果却是:人少的瓦格纳集团不仅攻城掠地,还不断重创乌军部队,迫使乌军预备队不断增援。如在苏勒答尔与瓦格纳激战的乌军部队,就大多来自于赫尔松集团,甚至乌军连新建的第77空突旅也都拉上来了。

当乌军的说辞跟现实发生冲突,而现实肯定没问题的话,那只能是乌军在扯犊子了,也就是说:

第一:瓦格纳的伤亡并没有到十分惨重的地步,否则其无法还能保持源源不断的突击力;

第二:瓦格纳的战术并没有那么愚蠢,否则无法在乌军主力面前还能攻城夺地;

关于瓦格纳的伤亡,我们无从得知准确信息,按照乌克兰的战报瓦格纳早就被打成了空气幽灵,然而幽灵是不能打下苏勒答尔的。

按照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柯比极其强调瓦格纳伤亡惨重的数据,也无非是几周内(11月到12月)阵亡1000人而已,也就是说日均阵亡几十人。阿特木斯克周边上百公里的战线,日均阵亡几十人,这算什么“人海战术”?

而且这还是美国要拿瓦格纳开刀,只可能往高估计的数字。

倒是乌克兰军队,在阿特木斯克战线上每天的伤亡可不止是几十人吧?你增援的部队都比瓦格纳全军都要多,结果还在不断失守。

结果伤亡少的,成了“人海战术”;伤亡多的,却在胜利溃退,这逻辑也不能自洽吧?

所以瓦格纳能在兵力数量劣势的情况下,击败乌军主力集团,还能攻城夺地,并将伤亡有效控制,必然也是有原因的,否则无法解释现在的现实局面。

因为瓦格纳集团招募囚徒参战,有些网友当然也会觉得,这瓦格纳集团就是一支囚徒军。既然是这样的人员构成,那怎么能谈得上战斗力呢?

实际上瓦格纳集团有囚徒不假,但不代表都是囚徒。

在其人员构成中,作为核心的是俄军的退役老兵,这些人在瓦格纳集团崛起后,是核心主体和骨干力量。并且在实战过程中,打造起了瓦格纳独具特色的培训体系。

在加入瓦格纳之后,所进行的一系列训练,都是非常实战化的,使得大部分受训人员具备比较务实的作战能力。再经过实战锻炼后,迅速成长。

瓦格纳对于人员招募是有一定要求的,甚至招募的囚徒,恐怕也不是纯粹没有任何基础的。

当然我们这么讲不是说瓦格纳全部都是精英高手,从实战来看,也有“菜鸟”。这些也有乌军的战果视频作为佐证,没什么不能承认的,关键是谁占主体的问题。

如果瓦格纳是以“菜鸟”占主体,那俄正规军打不下的阵地,瓦格纳能打下,俄正规军算什么?而乌克兰正规军面对瓦格纳更是连连败退,乌正规军又算什么?

这些都不用军事常识,只需正常的逻辑推理就可以知道答案,毕竟战绩这个东西是实打实的,你总不能一边嘲讽它战力不行,一边又承认它战绩实打实存在对吧?

在一般描述中,瓦格纳被称为雇佣兵,但实际上这是一支克里姆林宫培育出的“新军”。它摆脱了俄正规军的诸多限制,在全新的体制下可以更为激发战斗力。

比如该集团创始人普里戈金便称,在瓦格纳中任何人都可以参与战事讨论,有什么想法可以提出,完成任务需要什么条件。突击队员与指挥官之间,指挥官与领导层之间,都有沟通渠道。战斗之前,会进行民主讨论,商议作战方案。而一旦敲定作战计划,就要严格执行。

在俄媒采访瓦格纳的基层战斗人员时,这些战斗员同样也表示,每个人的观点都可以提出,在敲定作战方案后,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执行和完成任务。

我们知道这套体制对战斗力的激发是非常重要的,在正牌俄军中显然缺乏这种作风。

同时,瓦格纳集团并不仅仅装备轻武器,他们是有重装部队的,甚至还有用于直接支援的固定翼战机。这更坐视了瓦格纳集团的国家背景和特殊性质,同时也是其敢于跟正牌俄军叫板的底气。

上一节中,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柯比在强调瓦格纳伤亡惨重时,说其武器装备很差。实际上瓦格纳部队中连T90M都有,你说它装备差?

或许柯比是以西方国家的雇佣兵来类比瓦格纳集团了,但问题时西方的雇佣兵多是轻武装,瓦格纳除了突击队外,坦克、重炮、防空全部都有。所谓瓦格纳集团,更像是瓦格纳集团军,你西方的脆皮雇佣兵,单兵装备倒是鲜亮,扛得住重火力轰击吗?

苏勒答尔到阿特木斯克一线,不是没有西方的雇佣兵,结局怎么样,大家也都知道。你来这边是对枪的,人家可是跟你玩儿炮的。

当然,打仗不能光谈理想,也要讲究实际。

瓦格纳集团的待遇比较高,有明确的奖惩体制,无论是囚犯获得自由身还是荣誉,亦或是金钱物质奖励,都十分明确,而且能够兑现。

另外瓦格纳部队真正使用的战术,也值得注意。

在具体战术上,瓦格纳通常不会直接攻坚,而是在强化侦察和试探性攻击之后,使用支援炮火大量杀伤乌军。瓦格纳对时间的消耗并不十分在意,所以每一仗的准备时间比较长,炮火准备时间也很长。只要乌军还可以坚守,那就不会发起真正的突击。

待到真正需要突击时,其突击队的目标选择上,往往制控的是乌军的要害之处。

它并不追求全歼乌军,而是通过形成有利态势,尤其压迫乌军侧翼和补给线后迫使后者处于不利的作战态势,不得不撤退,

然后再通过火力于乌军撤退、重组过程中予以杀伤,突击队随后迅速急袭,以连续夺占阵地。

这套战术显然不是盲目地组织人海冲锋,乌军所看到的的瓦格纳不间断地进攻,无非是后者在研究战情后严格执行作战方案的步骤罢了。一旦瓦格纳付出一定代价突破成功,那双方的战损就将迅速拉大,乌军只能不断败退。

我们当然可以说,选择囚徒“恶少年”充军不体面,甚至另立军中之军造成体系混乱,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确有战斗力。

俄军最具标志性的北顿战役胜利,是以瓦格纳突破波帕斯纳亚为开端的;如今苏勒答尔也是瓦格纳突击成功,为阿特木斯克战线的战局,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战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