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早知道-热集合 > 正文

再聊国人工资真相:月薪5000是低收入?其实你已经碾压86%的人了


“月薪5000不配买房”,这是铁锤最近听到的最扎心的话。说这话的不是别人,正是铁锤的发小。我们闲聊时,聊到买房话题,他有感于现在的高房价而发。

月薪5000真的不配买房吗?他给我算了一笔账:按照三四线城市,购买一套100平米总价100万的房子计算,月薪5000(按全部到手计算),需要不吃不喝至少5年才能攒够一套房子的三成首付款。当然不吃不喝是不可能的,月薪5000,按13薪计算,每年最多存下来2万元,攒够首付款需要15年。

注意15年是攒够首付款,而不是全部购房款。再按贷款30年,利率4.1%计算,月供3382元,总利息是51.77万。所以问题就来了,就算首付款全都是家里6个钱包支持,用5000月薪去供每月3382元的房贷,也是足够吃力的——每月工资的67.6%要拿来还房贷,这意味着哪怕公司只推迟一个月发工资,就可能断供。

一般来说,月供是工资的40%-50%,这是银行放贷的临界线。换句话说,银行会规定借款人的月供额不得超过月收入的50%,这也是尽量保证不让贷款月供影响到借款人的正常生活。另外,月供是工资的20%-30%,其实才算是维系生活的稳定线。

这么一算,“月薪5000不配买房”说得倒也是实情。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反驳说,现在网络上的年轻人人人年薪20万,月薪5000是低收入群体吧,怎么能拿得出手呢?大学毕业生起步也月薪过万了,供3382元的房贷,还不是绰绰有余。

月薪5000在中国到底是什么水平?月薪5000真的是低收入群体吗?

首先,根据统计局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2》来看,202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0.68万元,私营单位平均工资为6.28万元。折算后前者月工资是8900元,后者是5208元。

基于此来看,月薪5000元,不管是在城镇非私营单位还是私营单位都是垫底的,是妥妥的低收入。

但如果这样比较,其实是毫无意义的。倒不是说数据有问题,而是大家的工资差距太大,拉高了平均值。简单明了地说就是,极值会对整体数据造成重大影响。

比如一个企业高管年薪1000万,和100个年薪5万的普通职工,工资平均下来就是15万。意味着这100个人的年薪,生生被拔高了三倍。

直白点说,平均工资对于统计的误差非常大,且有一定局限性。再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铁锤和今年的首富钟睒睒的平均财富仍然有2275亿,在全国仍然能排第三。

既然这项数据没多大意义,为什么还要公布?在铁锤看来,平均工资纸面数据并不是为了好看,因为它其实和员工的社保基数、奖金补偿金、退休金、最低工资等都有密切关系。换句话说,平均工资是社会保障和国家补偿政策的主要依据。再说得清楚点就是,员工福利和平均工资成正相关的关系。

其次,再来看可支配收入。需要说明的是,可支配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也就是说,具有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的才算收入,那些意外之财偶然得到的款项,不能算为收入,比如婚丧嫁娶收到的礼金、出售资产所得、彩票中奖、得到的一次性赔偿等,都不算可支配收入。

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家中全年收入-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个人缴纳的社保开支-做账补助)/家中人口数量。换句话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计算以家庭为单位:打个比方,一家4口人,只有夫妻俩上班,二人的工资都是10000,合计20000,但是他们家还有俩娃,所以他们家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0000/4=5000。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2》,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5128元,这是和没有工作没有收入的人平均的,如果只算有工作的人,平均的结果会高很多。而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7411元,折合每月可支配收入是3950元,是农村居民1577元/月的2.5倍。

城乡可支配收入差距为什么大?一方面,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差距巨大,2021年城镇居民工资收入是农村居民的2倍左右。另一方面,城乡居民财产净收入差距更大,2021年,全国农村居民财产净收入为469.4元,仅相当于同期城镇居民该项收入(5052.0元)不足1/10。

为什么会这样?一个最直观的区别就是,城市居民的住房可以获得出租性收入,但农村的房屋基本上不可能有这方面的财产收入。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31个省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超过6万元的只有上海、浙江、北京三个省市,其中上海82428元、北京81517元、浙江68486元。

事实上,在31个省市中,城镇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超过5万元的也只有7个,分别是天津、浙江、上海、江苏、福建、北京、广东。

再者,我们再通过统计局划分的收入人群阶层,计算一下全国月薪5000元以下的到底有多少人?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2》,统计局把中国的收入人群按城镇和农村分别划分为5组:高收入组、中等偏上收入组、中等收入组、中等偏下收入组、低收入组。

具体的数据我不公布了,大家自行下载查看,这里只放合并后的数据:

1、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每月1500元以下的有4.8647亿人;

2、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每月3500元以下的有10.5135亿人;

3、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每月5000元以下的有12.2267亿人;

4、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每月5000元以上的有1.8214亿人;

基于第四组数据,按照全国2021年末14.1亿人计算,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5000的人群占比高达86.714%。换句话说,按照统计局的数据,月薪5000元,其实你已经碾压了全国86%的人。

有人可能会说,这个数据其实还是不够准确,相当于平均数,中位数其实更符合实际情况。的确,这正是铁锤接下来要说的,全国平均工资中位数其实更贴合国人的收入水平——中位数可以削弱极值影响。

人均工资中位数,是指将所有调查户按人均工资水平从低到高(或从高到低)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调查户的人均工资。平均值的计算方法是将所有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数量。一般都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以示公平。

根据统计学原理,工资中位数更接近真实情况,代表的是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不存在被平均的情形,但这一数字很少对外发布。即使有机构发布相关,也是零零散散,所以不具备整体的分析价值。

铁锤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查到工资中位数的权威数据,网上倒是流传了一张署名是新浪财经调查公开的《2020年中国各城市工资中位数》。

不过经铁锤检索发现,这些数据并不是2020年的工资中位数,而是2016年统计局发布的平均工资数据。既然如此,也就没啥好分析的了。

另外铁锤想说的是,虽然我们都知道平均工资的极值会严重影响结果,但也要想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如果计算工资,其实平均值和中位数差距不大,毕竟一个钟睒睒可不是和一个铁锤平均,而是和几亿个普通人平均,所以对结果影响并不算大。经济学者认为,结果偏差在3%左右。

文章到此,结论也很清楚了,月薪5000其实并不低,我们即使按照5%的数据偏差,也可以说月薪5000元,其实已经碾压80%的人了。换句话说,实际上月薪5000属于高收入人群。

那么为什么现实中,我们却觉得5000元的工资很低呢?

铁锤认为可能是三方面原因:第一,全国不到2亿的月薪5000以上的人群,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而这些城市的人占据着舆论的主战场,所以也就造成了月薪5000很低的错觉。当然,现在情况有变,不存在谁占据舆论场,但在网络上大家也逐渐养成了爱吹牛的习惯——此前网上流传的一个梗已经说明了一切:小某书人均年入百万。

这就和我们天天说,我国的本科生、研究生已经烂大街了,但实际上我国的本科生占比只有4.3%,研究生占比只有0.7%,是一个道理;

第二,相对而言。比如相对于现在动辄两三万元一平的高房价,很多人不仅觉得5000月的工资很低,甚至觉得100万都不算什么。再比如,相当于一线城市普通房子月租金都超过5000元了,所以觉得5000元的工资是真的低。简单来说就是,大家一提起工资,就喜欢和全国极少数高工资的城市比。久而久之,便养成了眼高手低的毛病。

第三,幸存者偏差。指的是当取得资讯的渠道,仅来自于幸存者时,此资讯可能会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人们只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简单来说就是,在网络上基本只有工资较高的人才会自爆工资,而普通人通常羞于说出自己的工资,结果就会让更多的人觉得全国的工资普遍很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