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早知道-热集合 > 正文

中欧投资协定的关键时刻, 马克龙突然“唱反调”, 拿钱不认人了?


近期,欧洲政要不断访华,再次引起了外界对中欧投资协定的关注。然而,德国和法国对此持有不同的立场。德国支持重启该协定,而马克龙则对此表示消极态度。这种内讧引发了人们对欧盟是否能够达成一致意见的质疑。

中欧投资协定是双方合作的重要基础之一,如果存在分歧,可能会影响到未来两国的合作关系。希望欧盟能够尽快解决分歧,维护中欧关系的稳定和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该消息传出的同时,中国商务部代表团正在欧盟总部,与欧盟贸易委员会进行谈判,准备举行第十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双方还谈到了扩大双边投资贸易合作,并预计会提到中欧贸易协定的事。然而,德法出现分歧,可能会对后续的外交议程产生影响。

德法“内讧”

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历经八年谈判,最终于2020年完成,可以说是历经艰辛险阻。这还是,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欧盟轮值主席国身份下,为协定谈判助力采取的的成功。协议文本审校、翻译后,需通过各自内部法律流程,才能正式生效,只不过还没推动就又搁置了。

中欧投资协定为什么被搁置,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就是美国联合欧盟积极舞动涉疆议题,并把中国列入了制裁对象,中方对此予以反制裁,导致欧洲议会最终决定冻结投票环节,除非中国撤回制裁。

需注意的是,如果现在欧洲想要重启对华的全面投资,必须要考虑大多数欧盟国家的感受,其中德国作为受益最多的那个,自然是有心推动,只不过靠朔尔茨一个人显然是不够的,所以想要推动该议程,还得看别国的态度,尤其是法国。

在欧盟开启全面对华投资这件事上,德国的态度向来都比法国积极,而至于马克龙为甚刚在中国拿下大单,还对此议题抱有质疑,原因也很也不难猜想,目前中欧的制裁措施尚未解除,谈判可能会受到影响。

但有些人认为,如果法德等欧洲大国强行推动,谈判仍有望取得一定进展。法国总统马克龙认为,中欧投资协定需要经过欧盟所有机构的参与和必要流程,因此只要欧洲议会仍有成员受到中国制裁,协议就难以获得进展。

中欧合作是时代的选择,是不可逆的

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和影响力越来越大,欧盟各国自然也不会放弃在中国发展中的机遇。然而,在对华政策上,欧洲始终无法达成一致,一方面,欧洲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利益和需求。例如,有些国家希望通过贸易和投资扩大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以此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而有些国家则更为注重人权和民主等价值观的推广,认为中国的一些做法与其价值观不符,故拒绝与中国合作。

另一方面,欧洲各国内部也存在着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冲突。欧洲联盟的成员国数量众多,各自拥有不同的经济和政治实力。在与中国打交道时,这些国家的利益会受到明显的影响。例如,德国和法国作为欧盟内的两个大国,其对中国的态度和政策可能会对其他欧洲国家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欧洲是否应该与中国展开经济合作,应该如何平衡各国之间的利益和需求,这些都是许多人关注的问题。在全球化的今天,欧洲和中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是有必要的,但应该以平等和互惠互利的原则为基础。双方应该尊重彼此的政治和文化差异,并且在合作中保持透明和公正。

当然,在达成一致之前,欧洲国家内部存在分歧也是正常的。这些分歧不仅可以反映出不同国家之间的价值观和利益,也可以促进欧洲整体对外政策的协调和完善。因此,欧洲各国应该鼓励多元化的声音,并将这些声音整合到一个更加综合和平衡的对华政策中。

总之,欧洲在对华政策上的分歧不可避免。然而,只要继续秉持开放、透明和互利共赢的原则,欧洲和中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就会更加稳固和顺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