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早知道-热集合 > 正文

邓小平为何选了这位开国上将当接班人? 足以见得邓小平的大智慧


杨勇,是军功卓越的开国上将,他在担任解放军副总参谋期间,是总参谋长邓小平的得力助手。

1978年6月,我国对南斯拉夫进行了友好访问,其领队者就是杨勇。可是,当时总统铁托并没有出面,而是由南斯拉夫人民军总参谋部进行了接待,原因是杨勇级别不够。虽然杨勇对这件事并没有太在意,但邓小平却记在心里。

此后,邓小平因精力有限,决定卸任总参谋长一职,便极力推荐了杨勇做接班人。可是,世事难料,杨勇最终并没有如邓小平所愿当上总参谋长,而是另有所职。那么,杨勇为何没能当上总参谋长?他和邓小平之间到底有什么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一、战场上冲锋陷阵,身先士卒

杨勇原名杨世峻,1912年8月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文家市。童年时期,正值北伐战争和农民运动的兴起,在耳濡目染中,杨世骏渐渐萌生了革命的火种。

1927年6月,“马日事变”爆发后,杨世骏加入了浏阳工农义勇队并攻打了长沙。1930年,杨世骏正式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踏上了身经百战、戎马倥偬的一生。1933年10月,杨勇随军在中央苏区的洵口与国民党军队突然遇到一起。

战场上,杨勇身先士卒,第一个冲锋陷阵。当战斗打得如火如荼时,一发子弹突然从他头顶飞过,穿破了头皮。可他不顾血流如注的情形,继续拼杀,直至冲出封锁线。

1934年,中央红军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踏上了艰难的长征路。当红军突破国民党军队层层封锁线,抵达湘江后,但却陷入了蒋介石设计的包围圈。在最关键时刻,杨勇奉命率领4师10团担任掩护中央红军过江任务。

在炮火连天的阵地上,这支队伍与敌军展开两昼夜激战,杨勇更是血肉横飞,弹片嵌入腿中,他拔出来,继续战斗,终于在战士们顽强的抵御下,胜利的完成了掩护任务。

在长征途经贵州期间,杨勇又率军参加了诸多大小战斗,如土城、娄山关、四渡赤水……战绩显赫,立下不朽功勋。

当时,杨勇对身经百战的邓小平非常尊敬和钦佩,而邓小平对智勇双全的杨勇也早就有所耳闻,并颇具好感。只是由于没有太多工作交集,还不是很熟络。

抗战爆发后,邓小平任八路军第129师政治委员,率领部队向华北挺进,开辟抗日革命根据地。而杨勇历任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6团副团长,鲁西军区司令员等职。无论哪场战役,杨勇都是第一个冲在前面的人。

平型关战役中,为了争夺制高点老爷庙,杨勇不顾左肩左肘两处负伤,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最终夺回阵地。

吕梁三捷战役中,杨勇率领部队歼敌近千名,打的日本鬼子心惊胆战,一度成为抗战时期的成功典范。

梁山大捷,杨勇率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并巩固扩大了鲁西抗日根据地。作战中,杨勇表现出来的神勇和智慧,更是传遍了军区内外。尽管他与邓小平还是没有过多交集,但杨勇立下的赫赫战功,让邓小平颇为赏识。

抗战胜利后,杨总率部参加的重大战役,其表现的军事才能和大局意识,更令邓小平刮目相看。

二、邓小平第一次提拔

1945年8月20日,晋冀鲁豫军区成立,其军区司令员是刘伯承,政治委员就是邓小平。杨勇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在刘邓手底下工作。

1947年8月月,杨勇率晋冀鲁豫野战军西路军队,经过艰苦跋涉和突破重重阻碍,挺进了大别山。随后,杨勇又率部开始逐鹿中原,并且屡建战功,尤其在淮海战役中,对黄维兵团进行围剿和阻击,将战役推向了最后的胜利。

因此,尽管刘邓领导的战将很多,但杨勇才能卓绝、勇冠三军的战迹最让邓小平欣赏和青睐,他开始有心提拔杨勇。

1949年2月,中原野战军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当时在斟酌第五兵团司令员的职务时,其候选人有两位,其中就有杨勇。

但是这两位候选人,论资历、身份、战绩都都差不多,邓小平经过深思熟虑,觉得杨勇为人大度,善于团结,性格沉稳老练,当即决定让杨勇担任兵团司令员。

虽然事后另一个候选人因落选有情绪起伏,邓小平及时对他进行了开导谈话。可见,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杨勇舍生忘死、义无反顾、对党忠心、性格谦卑的优点,一直让邓小平所肯定。

此后,杨勇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并以司令员身份组织了进攻金城以南的战役,最终迫使美军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杨勇不顾个人安危,为了祖国的强大殚精竭虑,他历任志愿军副总司令、司令员,主持志愿军工作,并被授予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

1958年杨勇从朝鲜战场回国后,被党中央委任为北京军区司令员,在北京这个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工作上,杨勇更加兢兢业业,砥砺前行。

杨勇为人刚正不阿,坚毅沉稳,这从他对待工作的态度就能看出来。在和平时期军队建设的各项工作中,杨勇狠抓了军事训练这一突出目标。

他多次深入部队调查了解军事训练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全面进行军事素质与政治素质的提高,并提出了实际、扎实、落实,实事求是的工作方向。

后来,随着群众性的练兵热潮不断高涨。杨勇也开始积极推动这一活动。经过艰苦磨炼,硬是训练出技术过硬的军队。

可以说,杨勇对工作的殚精竭虑、忠心耿耿,邓小平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然而,树大招风,当1966年那段动荡的岁月开始时,杨勇的仕途急转直下。

三、特殊时期顶压力挺邓小平

由于杨勇任北京区总司令期间的军事训练行为,成了某些人眼中的叛逆之事,随即他被批斗、关押、下放劳动,遭受非人的迫害。

然而,尽管在非常难熬的特殊时期,杨勇依旧顶住压力,不屈不挠,坚持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与此同时,邓小平也一度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下放江西数年。直到1972年5月,杨勇重新出来工作时,邓小平也才回到北京。

1973年6月,杨勇被委任为新疆军区司令员。由于杨勇的影响和所处的重要位置,有人对他试图进行拉拢,杨勇果断拒绝。

而当杨勇在中共十届二中全会上,看到邓小平被增补为中共中央副主席时中共中央副主席时,喜不自胜,美美地哼唱起小调。

在新疆任职期间,也是邓小平政治生涯最为困难的时期。但杨勇以顽强的毅力顶住了各方面的压力,尽管自己处境也很艰难,可他一直维护和支持邓小平路线。

即便每一次召开军区常委会,但没有一次是针对邓小平同志的,因为他一直坚信,邓小平对党有着绝对的忠诚度。

杨勇对邓小平的遭遇很是愤愤不平,他总是对身边同志说:我确实想不通,为什么要打倒小平同志?

1976年10月6日,中央政治局顺应人民的意志,终于结束了那段“黑暗”的时期。但对于邓小平的复出,在党内引起不同意见。为此,杨勇决定为邓小平奔走昭雪。

1976年11 月,杨勇便以身体有恙,以休假为名,与一些地方及军队负责同志取得联系,商量让邓小平复出一事。

当时,时任中央军委顾问的罗瑞卿,兰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都与杨勇取得联系。并且他们相聚一起,经过认真讨论,一致赞同让邓小平出来工作。

但是,由于问题复杂,为了不想造成任何舆论,杨勇等人每天深思熟虑,用心规划好每一步。随后,杨勇找到了广州司令员许世友,与一些老同志进行了座谈。

然后又到了武汉,找到了司令员杨得志、王平政治委员杨平商谈此事。终于,经过杨勇和其他领导人紧锣密鼓的疏通和强烈呼吁。

1977年7月,在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杨蕊听到了振奋人心的消息,党中央恢复了邓小平的各项职务。至此,杨勇长长舒了一口气,他觉得自己终于完成了对老领导的使命。

四、邓小平第二次提拔

1977年9月,杨勇开始协助邓小平主持总参日常工作,他当时的身份是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在职期间,杨勇为了解决总参的作风及纪律问题,可谓是大刀阔斧进行了整顿一番。当时由于邓小平挂职较多,事务繁忙,对于总参的事,就全权交给了信任的杨勇,也包括替他去参加外交活动。

1978年6月,杨勇以副总参谋长身份率团访问南斯拉夫,但没能得到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的亲自会见,因为身份不够格。

对此,邓小平有了提拔杨总为总参的念头。因为一路走来,他看到杨勇不仅是一位智勇双全的猛将,更是一位深明大义的帅才。1979年底,邓小平由于太多事务缠身,决定卸任总参谋长职位,到底由谁来当接班人呢?

邓小平内心早已经有了人选,他在广泛征求党的一些老领导的意见后,便拟定由杨勇接任总参谋长。然而,天不遂人愿,情况突然出现了一些变动。

由于杨勇个性刚正,坚持原则,在主持总参谋部日常工作期间,得罪了不少人,他便被推向了风口浪尖,甚至有一些匿名信也寄到了军委等有关部门。

由此,军委开始有了新的考虑,最终决定由杨得志任解放军总参谋长,杨勇协助他抓全盘工作。

虽然杨勇与总参一职失之交臂,但他并没有抱怨和气恼,而是继续不遗余力、兢兢业业的当好杨得志的得力助手。

由此可见,邓小平的眼光一直是对的,杨勇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中,一直深明大义、军政兼优,确实有着大格局,大胸怀。

1983年1月6日,杨勇安静的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在北京病逝,享年70岁。

五、结语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灿若星河的开国将帅中,杨勇是号称军中“三杨”之一的将领。(杨得志、杨成武、杨勇),无疑是一颗相当耀眼闪亮的星。

杨勇一生南征北战,驰骋疆场,以足够的智慧和品德赢得了党内外各个阶层人士的广泛认可与赞赏,是不可多得的开国将领。

尤其杨勇与邓小平之间,在特殊时期的风雨同舟,相互之间的将帅情,更是令世人动容。

革命忠心贯日月,战功卓著载史册。杨勇将军忠诚于党、深爱国家、品德兼优、心怀大义的崇高精神,永远值得后人铭记和瞻仰。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联系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