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ZZD > 正文

不用光刻机? 中国科研团队正式宣布, 新型光量子芯片问世


目前中国大陆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是中芯国际,但是由于受限于光刻机,一直到现在都未能完成7nm及以下芯片的量产。

根据梁孟松博士此前在辞职信中的透露,中芯国际已经完成7nm技术开发,预计今年4月份即可实现风险量产。此外,5nm和3nm最关键也最困难的八大项技术也已经有序展开。

简单来说,只要ASML公司的EUV光刻机到位,那么中芯国际的芯片制程技术就能迎来突飞猛进,5nm,3nm都不再是问题。

不过我们都知道,目前全大陆就一台高端EUV光刻机,并且还被已经“烂尾”的弘芯半导体抵押给了武汉农商行,所以与其等EUV光刻机到位,还不如另辟蹊径,想办法绕开光刻机。

而就在近日,中国科研团队发布新成果,可编程光量子芯片问世,是不是可以不用光刻机了?

绕开光刻机?

根据新华社2月28日最新消息,由中国科研人员主导的国际团队在美国《科学进展》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论文中提到团队已经研发出了一种新型可编程光量子芯片,该芯片采用硅基集成光学技术,有望应用在数据搜索、模式识别等领域。

据悉,该新型光量子芯片的主导团队是国防科技大学、军事科学院、中山大学、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等中国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同时也有部分外国科研人员参与其中。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种新型光量子芯片虽然也是采用微纳加工工艺,但是主要是在单个芯片上集成大量光量子器件,由于生产原理上的不同,所以可以绕开光刻机的限制。

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旦量子芯片成功商用,那么我们就不用再去研究什么7nm,5nm制程,芯片领域也将开启一个新的时代,光刻机最终可能成为手机圈“大哥大”一样的存在。

为什么一定要做芯片?

话说回来,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做芯片,甚至于还要冒着巨大风险去尝试还没有人成功过的量子芯片?这里举一个现实世界中发生过的例子就明白了。

1993年,我国一艘名为“银河号”的货轮在海上突然失去方向,漂泊33天,造成巨大损失,经事后调查之后才发现,原来是美国停用了GPS导航。

随后国内科技界就开始发出声音,要搞一套导航系统。

不过起初想法并不成熟,第一个方案是在GPS的框架下修建几个地面站,并且将信号精度提升到军用标准,这样就可以满足国内的定位要求了。但是很快就被否决,因为这不过是在美国GPS现有框架下的修修补补,如果漂亮国再次停用GPS,那么我们也毫无办法。

随后提出了第二套方案,由于国内相关技术落后,于是便和欧洲合作,一起搞了一个伽利略全球定位系统,但是好几个亿的资金投入下去才发现,核心技术始终掌握在欧洲各国手中,他们根本不愿意让我们接触。

至此大家才明白,类似这种国之重器一般的技术是指望不上国际合作的,于是这才有了第三套方案,也就是如今的北斗导航系统。

即便再难,再没有基础,我们也只能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自己做。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芯片的原因,曾经的北斗导航系统如此,如今的芯片半导体也是如此。

写在最后

毫无疑问,目前在芯片制造领域我国是落后于国际顶尖水平的,高端光刻机的封锁也确实打在了我国芯片产业的七寸上,但是我们就能因此不再做芯片吗?

答案很明显,这是不可能的。

2月26日清华大学团队研究出了一种比现有EUV光刻机性能更好的EUV光源,解决了高端光刻机中最核心的光源“卡脖子”问题;如今中国科研团队又研发出了一种新型可编程光量子芯片,有望绕开光刻机开启芯片领域新时代。

正所谓,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我们一方面要在传统光刻技术上追赶,一方面也要在量子芯片等新领域勇于尝试。

按照现在的进度发展,相信不出三五年,我国在芯片领域,也能像北斗导航一样实现完全自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