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早知道-热集合 > 正文

金以后,完颜们都去哪儿了?


作者丨粟黎源阮泓华

在中国历史上,女真族/满族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曾两次入主中原,先后建立了金和清朝。但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金与后金及清虽然算得上是一个民族所立,但我们却很少发现他们之间有相同的姓氏。举例来说,金朝皇室的姓氏为完颜,清朝皇室的姓氏是爱新觉罗,此时的完颜在清朝似乎没什么存在感。

这是为什么呢?金朝灭亡后,这些“完颜们”都去哪儿了呢?

01完颜氏重蹈赵宋之路

公元1234年,金在蒙古和南宋军队的合力进攻下覆亡。一百年前靖康之难时,以北宋徽钦二帝为首的几乎所有赵氏皇族被金军一锅烩,从此押赴北国,受尽屈辱,只有后来的逃跑皇帝康王赵构因外派差事而侥幸逃过一劫。蒙古部的先祖俺巴孩也被金熙宗钉死在木驴上,金世宗之后,金军每三年要前往蒙古草原“减丁”一次,遇到蒙古人便肆行杀戮。故而,蒙古和南宋对金皆有切齿之仇。

正所谓“天道好轮回”,金朝皇族在金灭亡时也几乎遭受了同样的命运。蒙古大汗窝阔台下令,灭金之后,“唯完颜一族不赦”。金哀宗在汴京城破之前,只带着少数亲信出逃蔡州,而当时驻守汴京的金朝西面元帅崔立和蒙军勾勾搭搭,金哀宗前脚一走,崔立后脚就举城投降蒙军将领速不台。

完颜家族从皇太后开始,宗室后妃都被崔立作为见面礼孝敬给速不台。完颜全部近支宗室,都被速不台立即斩杀,剩余的远支皇族,包括皇太后和皇后在内的全部女眷,像一百年前的北宋宗室一样在蒙军的押送下被移至蒙古草原。

据史书记载,这些皇族“在道艰楚万状,尤甚于徽钦之时”,若不是耶律楚材的劝谏,窝阔台险些采纳了速不台的意见屠光汴京全城。不仅是蒙古军队,攻破蔡州之后,南宋军在屠杀金朝皇族的事情上也十分积极。

经此一劫,完颜一支,人口锐减。

02改姓避祸以求自保

为了避祸,金亡后,虎口余生的完颜一族要么隐居起来,要么改名换姓。在金中期,由于女真族与汉族百姓杂处,改女真姓为汉姓的情况已不少见。而金亡之后,为了避祸,完颜们大多改为王(“王”即是女真语“完颜”的音译)、陈、汪、鄢、完、颜、苑等汉姓,有些原完颜氏族人随着历史的发展甚至迁移到福建泉州、台湾彰化等地,逐渐与汉族深度融合。一部分完颜族人在清朝建立后又恢复了原来的姓氏,但也有很多人,包括其他姓氏的女真人,由于姓氏已改,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早已忘记了祖先的姓名,不知不觉融入了汉族的血脉之中。

金亡之后,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下仍未改换姓名的完颜人士仍有两支:一支在甘肃泾川。金朝一位皇帝由于篡位登基,害怕别的皇室有样学样,因此成了“杀宗室狂魔”,他就是海陵王完颜亮。

相传完颜亮杀害了完颜宗弼(即与岳飞相抗的金国将领兀术的汉名)之子芮王完颜亨,其部属在当时的泾州(今泾川)设立芮王墓,世代守灵,金末帝完颜承麟殉国后,其尸体也被宗室带到此处隐居,一并埋葬,这一支完颜宗室在漫长的历史中隐姓埋名,一直延续至今日,形成了“完颜村”,在严酷的政治高压下并未改变完颜姓。

另一支为金朝远支宗室完颜守祥,他带领族人避开蒙古人的搜捕,辗转回到了金朝龙兴之地——上京会宁府,并在此生存繁衍,可谓金朝版“闯关东”,至明末,他们投入建州女真麾下,为清朝的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总体来说,完颜一族在宋金之际基本都已迁入中原,所以清朝的爱新觉罗这一支虽与完颜氏源出同族,但并非同一支血脉。清高宗乾隆皇帝曾说:“尊崇本朝者,谓虽与大金俱在东方,而非同部……盖我朝在大金时未尝非完颜氏之服属,犹之完颜氏在今日皆我朝之臣仆。”可见,清朝处于权力中心的贵族大姓主要以爱新觉罗为中心,而完颜氏已然边缘化了。

03完颜氏在清朝的那些事儿

完颜家族在清朝也出现了一些名臣,不过他们的具体世系还并不清楚。由于我们对清朝满族大臣的称呼,往往习惯省略其姓而直接称名,所以一些有名的完颜姓臣僚大家虽然有所耳闻,却并不知道他就是完颜氏的血脉。

比如,晚清时期有位名臣完颜崇厚,入主过军机,创办过天津机器局(随后为李鸿章接手),还曾任三口通商大臣,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主管天津、牛庄、登州三口通商事务。后来,崇厚时运不济,由于1870年发生了天津教案而丢了官职。所谓天津教案,是当时天津有流言说外国的育婴堂残害婴儿,因此天津民众火烧望海楼育婴堂,酿成涉外事件,以法国为首的列强将军舰开到天津大沽口。

为了加强三口通商大臣的处事权限,清政府裁撤三口通商大臣,改设北洋通商大臣,以李鸿章任该职并兼直隶总督处理天津教案,从此,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成为定制。而崇厚也没闲着,清政府改任他为钦差大臣,赴法国巴黎就天津教案道歉。历史就是这么巧合,这一年恰恰发生了普法战争,普鲁士击败法国兵进巴黎,1871年,巴黎工人发起国际共运史上极其著名的巴黎公社运动。随后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在法国凡尔赛宫镜厅宣布成立。

这些重大的近代历史事件由古老的完颜姓氏后裔——崇厚亲身经历。不仅如此,众所周知,沙皇俄国趁着阿古柏入侵新疆,于1871年以“代为驻守”为名强占了新疆伊犁。1879年,左宗棠抬棺西征,朝廷又派崇厚赴俄谈判。清政府用人不当,崇厚不熟悉外交事务,为沙俄所蒙蔽,擅自签下《里瓦几亚条约》,丧失了大量利权,回国后便惨遭弹劾下狱。清政府这才换马,改派曾国藩之子曾纪泽赴俄谈判。曾纪泽据理力争,签订《中俄伊犁条约》,为我国争取回了大量领土。

崇厚之父完颜麟庆为道光时期河道总督、治河名臣,麟庆之叔高祖完颜伟在乾隆时期也担任过河道总督,而麟庆之七世祖达哈齐以军功“从龙入关”,为清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誉为“金源世胄,铁券家声”。这支家族再往上可追溯到麟庆二十四世祖——被誉为“北国尧舜”的金世宗完颜雍。

完颜麟庆记述身世与亲历见闻之作《鸿雪因缘图记》书影。其中所含大量图画和风土人情记载,是研究道光时期社会的重要参考。来源/中国国家图书馆

崇厚之兄崇实曾任刑部尚书、盛京将军,1863年,与天王洪秀全彻底闹掰的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辗转数省来到大渡河,结果惨遭兵败,崇实在成都将军任上曾参与审讯并凌迟处死石达开。

崇厚之孙完颜立贤至清末亦进入清朝最高权力机关——军机处。至民国以后,这一支完颜族人在满人改姓的浪潮中也逐渐改为王姓。崇厚还有另外一位孙子叫完颜武贤,进入民国后改名王爱兰,他于1945年与溥仪的六妹溥韫娱喜结连理,因此,爱新觉罗家与完颜家还存在姻亲关系。但除了崇厚这一支外,完颜氏在清朝并未大放异彩。

04女真姓氏与满洲姓氏的差异

那么,金朝的其他女真大姓到了清朝建立之后,是否还存在呢?

非完颜姓的一些女真贵族,到元朝时就已经重入官场,延嗣不绝。清时修撰的《皇朝通志·氏族略》中记载的清季满族姓氏,见之《金史》的约三分之一以上,因此金、清之间女真——满族的姓氏相沿,是确凿无疑的。

但需要指出的是,满洲人的姓氏往往以地名为起源,《清史稿》载:“满洲诸大家多以地为氏,往往氏同而所出自异。”随着满洲将领作战有功,也会被皇帝赐予尊贵的姓氏,如觉罗。所以,金时的女真姓氏与清季的满洲姓氏之间,虽然有文字、发音上的延续性,但血缘的传承是很难考证清楚的。

既然如此,那两者之间在文字、发音上的延续性又如何体现呢?随着时代的迁移,原来的女真姓氏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发生演变。首先,金亡之后不少女真姓氏如同完颜氏一样,为避祸而改为汉姓。其次,随着女真人居住地域的改变、民族的融合、时间的推移、记录的时代和执笔人的不同,不少女真姓氏的音译汉字发生了变化。

如金的女奚烈氏,元称之为亦乞烈氏,明称之为钮枯禄氏,清称之为钮祜禄氏;金的蒲察氏,明称之为富车氏,清称之为富察氏(金世宗完颜雍的母亲即为蒲察氏)。

清乾隆时期,乾隆帝亲自写定《满洲源流考》(内含《金史姓氏考》)、辽金元三史《国语解》,对满洲姓氏做了翻译调整,也追溯了这些姓氏的由来。因此,很多女真姓氏不是消失了,只是汉字翻译变了。如金的古里甲氏,改为瓜尔佳氏;金的耶梅氏,改为叶赫氏;金的纥石烈氏,改为赫舍里氏(如完颜阿骨打的第二任皇后为纥石烈氏,金朝还有名将纥石烈志宁,挟持卫绍王完颜永济和金宣宗完颜璟的纥石烈执中)。

影视剧中,拥有这些古老姓氏的“熟人”:乾隆富察皇后(左)、《甄嬛传》中的祺贵人瓜尔佳氏(中)、康熙赫舍里皇后(右)。来源/电视剧《延禧攻略》《甄嬛传》《康熙王朝》剧照

据刘庆华《满族姓氏录》推测,清之觉罗氏即为金的夹谷氏(金世宗、章宗时有名将夹谷清臣),也另有质疑称夹谷氏后来演变为喀尔库氏或瓜尔佳氏;金启孮先生则认为,觉罗氏为金代的交鲁氏。

另外,清朝很多大姓都是“部族+姓氏”的命名方式,类似于汉族的河南李氏、河北王氏。满人称姓氏为“哈拉”,在“哈拉”内部,又根据血缘的亲疏远近划分为小的血缘集团,各自为族。如海西女真有叶赫、辉发、乌拉、哈达四个部族,而其姓氏均为“那拉”;因此,满族除了“爱新觉罗”“叶赫那拉”之外,还会有“阿颜觉罗”“乌拉那拉”等姓。

因此,金朝女真姓氏与清朝满洲姓氏之间,我们可以观察到肉眼可见的延续性,也存在着血缘和文字翻译上的变化。姓氏源流的背后,隐隐浮现着政治局势和文化传承的巨大改变。

参考文献:

1.穆鸿利:《金源女真姓氏谱及改汉姓之分类与特点》,《满族研究》2005年第4期。

2.金启孮:《爱新觉罗姓氏之谜》,《满族研究》1988年第1期。

3.闻家祯:《满族姓氏研究》,《满族研究》2014年第2期。

4.李学成:《女真姓名风俗考》,《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年第3期。

5.刘庆华:《满族姓氏录》,新宾县民族事物委员会,1982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