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ZZD > 正文

熊猫食物为更多中国山区人口带来脱贫希望


新华社成都4月21日电(记者杨迪、蒋作平、陈地)“熊猫故乡”四川有着1742.7万亩竹林,为近1800只大熊猫提供了主要食物。如今,这些竹林还将为数以万计的山区贫困人口带来脱贫希望。

36岁的方永其是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竹海镇的竹根雕制作能手。在他小时候,当地旅游业还没发展起来,一家人守着竹子也没能过上好日子。14岁时,因家境贫寒辍学,方永其才走上了“以竹为生”的路。而现在,依靠国家AAAA级旅游区蜀南竹海,销售竹工艺品每年为他带来超过100万元的收入。

今后,更多的四川山区贫困人口有望像方永其一样,在竹林中找到“小康路”“致富路”。本月初,宜宾市宣布从今年起至2020年,每年安排1亿元资金,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竹产业。这个位于长江起点的城市要在3年内新增竹林面积40万亩以上,改造低产竹林10万亩以上、丰产竹林50万亩以上,使竹林综合产值达到300亿元。

中国素有“竹子王国”之称,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产竹国。成片的竹林是中国美丽乡村的独特风景,而除了极高的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外,竹林还有多重经济价值。现在,人们要将竹林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等产业的发展优势。

“远看绿水青山,近看金山银山。”四川省林业厅副厅长马平告诉记者,作为全国竹林面积最大的省份,目前竹产业已成为四川部分地区的支柱产业。统计显示,全省有沐川县、长宁县、叙永县、青神县等10县(区)竹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11个县的竹农每年人均竹业收入超过2000元。

49岁的龙朝贵家在四川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回虎村,过去家中虽有青山绿水,却长年在外打工。借泸州市大力发展竹产业的东风,龙朝贵回乡创业,经历了从卖竹子、竹笋到竹荪的多次转变,终于发现了“金钥匙”:竹下种植各种菌类,收入成倍增长。去年种下的30亩竹荪为他赚了四五十万元,今年他计划再扩大18亩。

白节镇高峰村44岁的竹农冯再国,自家有10多亩竹林,还承包了100多亩竹林。去年种植竹荪、木耳、大球盖菇共30多亩,纯收入约五六十万元。他说,今年种了近30亩羊肚菌,鲜菌每斤120元,亩产300多斤,收入4万元多,成本只要1.5万元,还不愁销。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不少企业看中了四川的竹资源优势。在泸州市纳溪区,已经有四川银鸽纸业、泸州竹韵工艺、浙江新宙等80余家造纸、竹碳、竹酒、竹编、竹纤维、竹复合材等竹类生产加工企业;正在建设的泸州高新林竹产业园,已吸引上海英正辉竹浆模塑制品等10多家竹类研发、加工企业入驻,还将与四川农业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和机构合作,建设成集生产、销售、研发、培训为一体的西部竹产业示范基地。

不仅企业在竹产业中找到了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老百姓也直接从竹产业发展中受益。去年,泸州纳溪竹韵贸易公司在纳溪区白节镇4个村收购楠竹100万根,支付竹农1100万元,加上加工环节,竹农户平均增收1万多元。

今年以来,四川进一步推进竹产业发展,出台了《关于推进竹产业转型发展的意见》,编制《四川省竹产业规划》。计划到2022年,全省竹业综合产值达到500亿元,竹农人均竹业年收入达到1500元。(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