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早知道-热集合 > 正文

“金九银十”降临!手上有80万,下半年是买房还是存银行?


文:荏苒

在“平躺”、“内卷”之后,当代年轻人又开始热衷于“摆烂”了。它可以看作是年轻人一种以自我为乐的自嘲精神。承认自己的缺点,不钻牛角尖,与自己和解,也算是放松的一个很好借口。

当周大公子晒出10套房,喝了20万一斤的茶;当北上广深房价涨至近十万元均价时;当中金公司一名员工的妻子透露丈夫月薪8万+时;当十数年的辛勤努力被别人甩出的一个“小镇做题家”烙印时……在那一刻,很多年轻人或都有了破罐子破摔的冲动了。这似乎是年轻人的个人选择。但事实上,它已经影响了多个产业链的利益,首当其冲的就是房地产行业。

说到房子,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财富。这是因为城市中的房子动辄就是成百上千万。例如,2000年,北京三环附近的房价是3500元/平方米,100平方米的房子总价是35万元/平方米。目前,北京三环附近的房价基本在每平米10万元,也就是说,35万元的房子在短短20年的时间里就涨到了上千万元。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末,中国的平均房价为9700元/平方米,远低于2021年上半年的11030元/平方米。当然,9700元/平米的房价还是很高的,一套房子基本都要100多万。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买房不仅需要掏空“六个钱包”来付首付,还需要承担二三十年的房贷……

八月即将过去。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传统的“金九银十”旺季则越来越近,使得每年下半年都会成为房企竞争最激烈的时期。一方面,房价处于高位,有下跌的风险。另一方面,刚需迫切需要购房,担心房价会反弹上涨。在这种情况下,到底该不该买房?手上有80万,下半年是买房还是存银行?

10年前,绝大多数人可能会毫不犹豫地买房。原因很简单。当时,投资住房被认为是最好的投资渠道。尤其是对普通人来说,买房门槛低,最简单,最靠谱,升值快。根据中泰宏观的计算,从过去10年主要类别资产的表现来看,如果我们在过去10年坚定地投资房地产,收益将高达350%。相比之下,债券收益率为79%,沪深300为40%,黄金收益率仅为38%。

同样的问题,今年就不那么容易回答了。究其原因,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非常低迷,甚至房价也下跌了很多,这直接对很多人坚持了十几年的“购买观念”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事实上,现在很多人都面临着这样的选择,尤其是那些刚需买房的人。对于这个问题,房地产大亨孙宏斌的3句话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参考:

首先,“我是支持调控的,如果不调控的话,这个行业也就没法干了,房价和地价都要上天了。”

第二,我认为房价绝对不可能大幅上涨,也不可能大幅下跌。它是在一个箱体里的波动,在今后5年里都是一个波动的。

第三,我们预计下半年市场会更加悲惨,所以我们应该给自己留一个更安全的边界。

对于这个问题,地产专家、北京师范大学知名教授董藩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大城市,手头有80万现金,你应该早点买房。因为早买房是孝顺父母,即使你没有足够的钱,需要父母的支持也不是问题。董藩对大城市的房地产非常看好。他甚至提出了“买不起房,就算租一辈子房子也要留在一线城市”的观点。

而曹德旺也曾说过,很多过度开发建设的三四线城市,房子已经不值得买了。这些地方的房子只是一堆钢筋水泥。无论从经济供求还是房地产增值的角度来看,这类城市的房产绝大多数都不具备长期大幅升值的潜力。

此外,冯仑还有一个理论:房产的年升值率不到7%,买房其实是亏本的。房子最终是供人居住的,一旦房价失去了人口的支持,就会下跌。北京周边的环京楼市就是最好的证明。

2016年前后,北京周边地区成为全国房地产市场耀眼的“明星”。当时燕郊地区的房价已经超过2万元、3万元甚至4万元。当时很多购房者认为燕郊的房价会超过6万元,甚至更高。

但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2017年河北省再次收紧了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特别是在北京周边地区,直接出台了限购、限售、限贷等调控政策,尤其是在限购方面,直接将外来投资者排除在外。可以说,在收紧限购之后,上涨的房价突然停了下来,并开始下跌。

2022年,涿州不少新房价格降至8000元/平米左右,二手房价格基本在9000元/平米左右。然而,这样却依旧是有价无市,也没有人会买房子。据了解,过去很多的房产中介在涿州已经逐渐消失。

综上所述,应该在下半年买房还是再等等?

未来几年,房价很难像过去那样继续飙升了,房价大概率会以稳为主,不会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出现大幅下跌。

从房价、成交和预期来看,房地产市场的下行趋势仍在蔓延,由于购房倾向的变化,新确立的复苏迹象正在减弱甚至停滞。更重要的是,这次购房者的信心受到了重创。恐怕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过来。此外,许多城市的房价也在调整。如果不着急,大可观望一段时间。

如果是早就有买房想法的刚需,你需要对一个城市的利率、首付、位置、房型、开发商、库存分布等方面做足功课。在预算有限的前提下,没有既要、又要、更要、还要的美事,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做取舍的过程。

对此,你怎么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