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ZZD > 正文

1990年毛岸青回板仓, 看着一张“不完整”的全家福, 啜泣不止


2007年3月,84岁的毛岸青因病在北京去世。几天后,他的追悼会在八宝山公墓举行。数千各界人士早早来到大礼堂外,手持白菊,安静排好长队,默默等待仪式开始。

大礼堂正中,悬挂悼念毛岸青的黑字横幅,下面摆放毛岸青半身遗像。亲属们为毛岸青换上一身半旧军装,洗的发白的色泽,叫人一看便忍不住心生感慨。

他的头上戴着一顶缀有五角星的军帽,身上披着鲜红党旗,犹如沉睡一样,躺在鲜花翠柏丛中,好似从不曾走远。

毛岸青的夫人邵华双眸湿润地站在家属席上,与每一位前来送别毛岸青的人握手致谢。

她说:“毛岸青是一个平凡又伟大的人,他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不愧为毛主席和杨开慧的儿子,是我无比亲近的丈夫,也是我的战友与知己,失去他,我非常悲恸。”

或许正像毛岸青与邵华都喜欢的那首歌歌词所写一样,在毛岸青离去后,每当夜深人静,邵华总会想起丈夫,想起关于丈夫的点点滴滴,她割舍不下丈夫,也愿用余生去怀念丈夫。

2008年6月,在丈夫离开人间一年有余的某天,69岁的邵华由于癌症扩散,亦与世长辞。亲朋皆说,自从毛岸青故去,邵华明显变老很多,身上的精气神仿佛一下子散去大半。

毛新宇和夫人亲手为母亲布置灵堂,希望母亲在人间的最后一程,能走得安心舒心。几天后,邵华的追悼会同样在八宝山公墓举行。

前来送别邵华的各界人士人数众多,毛新宇全程眼含热泪,十分悲伤;邵华的孙子毛东东更是不停想要扑到躺在鲜花翠柏中的邵华身上,哭喊着“要奶奶,要奶奶。”

年纪尚小的他,或许并不明白什么是“生死离别”,但幼童天真坦诚地依赖与不舍却让在场之人无不心酸。

同年12月底,毛新宇遵循父母遗愿,把他们的骨灰带回父亲心心念念的长沙县,安葬在素未谋面的祖母陵园中,让父母得以与阔别数十年的长辈永远相伴在一处。

安葬仪式由陈润儿主持,前来参加的人员,除却毛新宇夫妇、毛东东及毛家、邵家亲属外,还有邵华生前好友及各部门领导。

所有人的胸前都戴着寄托悼念的白花,站在凛冽寒风中,默默向毛岸青及邵华鞠躬致敬。

毛新宇动情望着父母的墓地,向父母献上一捧鲜花:“亲爱的父亲母亲,儿子与夫人刘滨以及你们疼爱的孙子毛东东,在今天,终于把你们送到了你们最思念的开慧奶奶身边,实现了你们一直以来的愿望,你们可以安心了!”

对毛岸青来说,失去母亲是他此生最大的痛苦之一,尤其随着年纪增长,他愈加思念母亲。

而今他和妻子邵华,能够永远“依偎”在母亲的“身边”,他若泉下有知,想来应当会十分开心吧。

01,半生坎坷:他的人生转折从失去母亲那刻开始,苦痛带给他一生影响

众所周知,生于1923年冬季的毛岸青有一个无比“知名”的家族。他的父亲是毛主席,母亲是杨开慧。4岁那年,毛岸青的弟弟毛岸龙刚刚出生8天,蒋介石便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毛主席一边忙碌工作,一边悄悄把杨开慧母子4人及保姆陈玉英送回板仓。前往安源领导秋收起义前,毛主席曾回家探望杨开慧和儿子们。但彼时,他和杨开慧均未料到,那一次一别,竟会是他们二人此生的诀别。

毛主席离开后,杨开慧继续带着3个儿子于板仓进行地下斗争。1930年10月,湖南军阀抓捕杨开慧、毛岸英和陈玉英三人,并在狱中逼迫杨开慧登报宣布与毛主席断绝夫妻关系,看似柔弱的杨开慧没有上当,选择慷慨赴死,年仅29岁。

杨开慧牺牲18天后,心灵受到强烈创伤的毛岸英在亲友的努力奔走下,返回家中,与外婆向振熙团聚。因为白色恐怖仍旧笼罩长沙,毛岸英兄弟3人的安全时常受到威胁,所以向振熙决定同儿媳送外孙3人到相对安全的上海。

婆媳二人给毛岸英兄弟取了化名,叮嘱他们改口叫向振熙“奶奶”,叫舅妈为“妈妈”,然后准备简单的行李,冒着敌人严密的搜查,成功把毛岸英兄弟3人送到毛泽民身边。

毛泽民几经思索后,又把毛岸英兄弟3人送到由互济会创办的大同幼稚园生活。

但遗憾的是,大同幼稚园并未维持太久,仅仅2年便无奈解散,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被保育员董健吾带回家中照顾,毛岸龙则因病夭折。

可以说,自从母亲牺牲,毛岸英、毛岸青兄弟的人生即迎来巨大转折,尝尽世间辛酸苦痛,带给他们一生难以消弭的负面影响。

毛岸青更是由于在上海的生活过于艰难,留下余生一直未能治愈的病痛。

1936年,毛岸英、毛岸青兄弟在中共成员的帮助下,登上前往巴黎的轮船,停留法国数月,拿到进入苏联的通行证,来到莫斯科儿童院生活。

那一年,毛岸英14岁,毛岸青13岁。

02,幸得良缘:所幸后来得遇佳人,虽然他年长她10余岁,但她却如姐姐一般照顾他

再见父亲毛主席,是新中国成立那年,已经在东北参加土改工作2年的毛岸青回到北京,同父亲重逢。

1959年,大龄未婚的毛岸青从苏联回到大连疗养。毛主席很关心毛岸青的个人生活,大连市委同样无比操心,曾试图安排一名女护士与毛岸青培养感情,可结果并不如人意。

次年,毛岸英的岳母张文秋带次女邵华到大连探望毛岸青,比毛岸青小了10余岁的邵华竟意外与毛岸青很谈得来,他们从下午聊到晚饭,又一起参加舞会。性格开朗的邵华主动拉着毛岸青走入舞池,愉快共舞。

临近舞会结束时,负责照顾毛岸青生活的张世保忽然发现毛岸青和邵华不见了踪影,非常担心,急忙四处寻找,最后在宾馆的厨房见到正在有滋有味品尝美味的两人。

张世保有点儿生气,语气冲冲地问他们离开为什么不和他说一声,如果出事,谁能负责?

邵华一边给满头大汗的张世保递上手绢,一边主动认错道:“对不起对不起,这件事怪我,是我不让岸青大哥和你们打招呼的,因为……因为我馋美食了……想偷吃美食……”

张世保被邵华逗笑,第一次领会到邵华的开朗活泼。

之后的日子里,邵华常和毛岸青待在一处,两人的感情愈加深厚。可由于彼时的邵华仍在北京大学读书,故而寒假结束,邵华便不得不辞别毛岸青,回北京上学。毛岸青舍不得邵华,因而又与邵华当了“信友”,频频“鸿雁传书”。

他们俩的事情很快被毛主席知道,在毛主席的干涉下,毛岸青和邵华的婚礼于同年在大连举行。

婚宴上,落落大方的邵华作为新人代表讲话。她说:她和毛岸青是真诚相爱的,他们的结合,只是漫长爱情旅途的开端,未来他们将携手同心,互爱互助,共同克服各种困难,创造美好的生活。

婚后,为方便照顾陪伴毛岸青,邵华转学到大连,同毛岸青住入宾馆一个套间,常常趁着周末空闲,拉着毛岸青去海边公园游玩,留下许多愉快回忆。

虽然毛岸青比邵华年长,又性格内向,喜欢安静,但邵华却如姐姐一样,把毛岸青照顾得无微不至。

每次出门前,邵华都会替患有健忘症的毛岸青整理仪表,带上所有他会需要的用品;毛岸青出汗了,邵华主动给毛岸青擦汗;天气转冷,邵华则帮毛岸青增添衣物。

偶尔,毛岸青的思绪会忽然变得混乱,邵华半点儿不嫌弃,总是及时耐心地提醒毛岸青,避免毛岸青犯下什么错误。1962年,毛岸青与邵华回到北京居住;1970年,二人唯一的儿子降临世间,毛主席为其取名“新宇”。

03,余生并行:他对母亲的思念,她对长辈的崇敬,他们相伴余生,未曾辜负父母的期许

1976年,毛主席辞世后,毛岸青和邵华的生活愈加低调平静。

他们没有忘记父母的教诲,余生依然坚持如父母期许那样,对祖国和中共的事业保持矢志未渝的忠诚,关心家国大事,拥护中央决策,支持边疆贫穷地区的建设,努力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一份属于他们的力量。

同时,毛岸青和邵华把对父母亲人最真挚的怀念与最崇敬的敬佩全部化作工作动力,先后完成纪实文集、纪实文学及革命题材影视作品等。

他们想让世人更了解革命先辈,也希望革命先辈的不屈精神与优良品德能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影响亿万中国人。

此外,父母的故土亦是毛岸青和邵华割舍不下的存在。

1990年,杨开慧诞辰纪念日前一天,毛岸青和邵华又带着儿子毛新宇回到父母曾战斗过的长沙,可天公不作美,稀稀拉拉始终不停的秋雨打乱了毛岸青的计划,让他不能按照安排,于次日顺利前往板仓拜祭母亲。

焦急的毛岸青在窗边来回踱步,最后下定决心,必须回板仓。邵华没有阻止毛岸青,反倒陪着毛岸青一起,冒雨驱车赶回板仓。

走入杨开慧纪念馆,毛岸青的情绪明显平静不少。他驻足在自己和母亲的合照前,凝视着许久未见的母亲和兄长,看着这一张“不完整”的全家福,啜泣不止,久久没有回神儿。

纪念馆中还保留有杨开慧生前的卧室,讲解员邹红辉告诉毛岸青:那是你小时候与爸爸妈妈一起住过的房间,睡过的床铺。生性寡言的毛岸青点了点头。

邵华见状,故意说了句玩笑话:“那说不定当初你曾在上面拉过尿?”

毛岸青笑了,随行人员也笑了起来。

此次板仓之行,对毛岸青来说,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亲眼来看看新落成的杨开慧雕像。雕像高6米,基座上刻有“骄杨”二字,下面写着杨开慧的生卒年和生平,一切构思,基本按照毛主席追忆杨开慧的那首词而设计。

雪白的绸巾轻轻围绕在杨开慧的脖颈,她举目远望,似乎正在昂首前进,向着光明而不懈奋斗。

毛岸青与邵华代表全家,向杨开慧雕像敬献花圈,装饰的飘带上写着:亲爱的母亲,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同月,邵华特地在《湖南日报》上发表一篇纪念杨开慧,抒发毛岸青与她及全家人对杨开慧怀念之情的文章。

而在父母的以身作则下,毛新宇自小就对板仓产生特殊情感。

期间,毛岸青和邵华带毛新宇参观开慧学校,毛新宇看到教室前一个正在干活的小女孩非常不解,问陪同他们的讲解员邹红辉:“那个小姐姐,为什么不去上课?”

邹红辉告诉毛新宇:那是因为小姐姐的父母不准她读书,叫她干活。

毛新宇的小脸当即沉了下来,很不开心地说:“不上学不好!会耽误小姐姐的学业,影响她未来的前途。”

邹红辉笑了,调侃毛新宇说将来等毛新宇长大了,她一定推选毛新宇当教育部长。围观全程的邵华也跟着“起哄”,表示自己日后也推选毛新宇当教育部长。

毛新宇风趣回应:“承蒙各位看得起,如果我当上教育部长,一定要让每个小孩子都能上学读书,还要让他们全吃上红烧肉!”

又一天,毛岸青和邵华与同志们在杨开慧家中堂屋说话,毛新宇坐不住,想出去玩,邵华拉住他,叫他不要跑远。毛新宇无奈,只能坐到堂屋前面的屋子里,无聊反复翻看一张纸。

邹红辉很好奇,上前问毛新宇在看什么,毛新宇开玩笑说是“圣旨”,邹红辉更疑惑了,毛新宇看着邹红辉不解的模样,当即笑着解释:“哪有什么圣旨,我就是看这张纸消磨时间,爸爸妈妈的事情没有做完,我又不能走,只能在这里等他们。”

邹红辉感慨地拍拍毛新宇的肩膀,夸赞他真是父母的好儿子,太听话了。

那一次离开板仓前,毛岸青夫妇又去看了看杨开慧雕像,并在心中悄悄许下诺言,等到明年,他们还要回来“看望”杨开慧。

2001年是杨开慧百岁诞辰,为了纪念母亲,邵华亲笔书写怀念杨开慧的文章发表在报刊,又和缠绵病榻的毛岸青共同谱写一首思念母亲的歌曲。他们请来郭兰英的第三代弟子郭红梅在毛岸青的病榻前,动情演唱这首歌曲。

毛岸青与邵华皆听得泪流满面,感慨万千。

没有人知道,在二老的请求下,郭红梅究竟唱了多少遍此歌,只知道,命名为《最美的霞光》的优美歌曲久久回荡在洁白的病房,就和毛岸青与邵华对母亲杨开慧的思念一样,难以轻易消散于世间。

毛岸青与邵华双双离开人世后,毛新宇继承父母的遗愿,经常回长沙“探望”长辈们。

2021年4月,他再次携带夫人、儿女回到板仓,祭拜奶奶杨开慧、父母及大伯。

他说:“因为疫情,阔别故土已经两年,这次回家,看到长沙的大变化,我和家人都非常开心,希望故土长沙能迈开大步,开好新局,越来越好!”

参考资料:

《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落难上海前后》

《毛岸青一家在板仓》

《毛岸青病榻拟就思母曲 郭春梅倾情歌唱杨开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