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早知道-热集合 > 正文

1949年, 国军败局已定, 白崇禧向老蒋献计: 大军可入越剿灭胡志明


1949年年底,国军几乎失去了所有地盘。

老蒋逃到台湾,白崇禧逃到海南岛,“代总统”李宗仁更是逃到美国,国军大势已去早无回天之力。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陆未能转移的国军将领纷纷倒戈,相互通电起义。

1949年12月9日,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在四川彭县起义。

同日,卢汉在昆明通电起义。

12月10日,王伯勋等在贵州普安通电起义。

12月11日,郭汝瑰在四川宜宾宣布起义。

12月12日,范绍增在四川大足宣布起义…

形势极为不利,即便已经逃到台湾和海南的老蒋与白崇禧,两人心中仍惴惴不安,唯恐我军会跨海打过去。

在翻来覆去几日后,白崇禧终于给老蒋写了一封信,其实严格意义上讲是给老蒋献了一计。

白崇禧的“妙计”

白崇禧,字健生,回族,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会仙镇山尾人。

他是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因足智多谋,有“小诸葛”的美誉,同时也是军阀新桂系的代表人物,与李宗仁合称为“李白”。

在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期间,白崇禧表现出色,曾立下了赫赫战功。抗日战争结束后,白崇禧担任了“中华民国国防部长”之职。

正因其身居高位,由此才会在国军大溃败之际,能够率众逃往海南岛。

但是到得海南岛后,面对我军如日中升的态势,他还是惴惴不安,在思索了数日之后,终于给老蒋提出了一个大脑大开的计策:

“与其轻于孤注一掷,争取一时胜利,不若先求保存实力…拟请以川籍将领如孙元良、罗广文、王陵基等留川作广泛游击,以胡宗南部及滇省李(弥)、余(程万)两军即择精干一部迅速利用成都附近及滇省机场空运海口,增援台、琼。

其余部队与黔省三军即逐次转移滇南及桂西,进入越北,与华中入越部队配合击破越共胡志明部,在滇越桂边区企求生存,待援反共,较为有利…

如中共跟踪入越,即可演变为国际上之复杂问题,将反共战争变为国际战争,于我有利。一得之愚,伏祈钧核”。

这一计谋的核心意思有三点:

1、派一些精干部队,增援台湾和海南,以防不测。

2、将大部分兵力转移到越南境内,在越南占领地盘,以求生存。

3、要是我军敢深入越南作战,就会将问题复杂化,甚至将战争演变成国际战争,对国军是有利的。

初看之下,白崇禧的这一计谋十分高明。正是借越南之地,来实现国军的回旋余地。如果运气好的话,不排除有反攻大陆的机会。

话说,当时老蒋看了白崇禧的提议后不置可否,没有赞同也没有拒绝,而是直接将其转交给了顾祝同。

顾祝同,字墨三,江苏省涟水县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因其卓越战功,被誉为“陆军一级上将”,是中国国民党的重要军事将领。

早年,顾祝同投身军旅,1921年,就投奔孙中山,后在国军历任多个重要职务。抗战期间,担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并在1941年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抗战胜利后,顾祝同出任陆军总司令和“防务部门”参谋总长。在台湾期间,曾任防务部门代部长和台湾地区领导人办公室战略顾问。

白崇禧计谋的不可行性

正因如此,与老蒋同在台湾时,尤其是还在战时,顾祝同是除了老蒋外的第二大人物。

后来,老蒋在给顾祝同的文件上批复道,“要求在越部队注意军纪,切勿发表政治言论”。

由此可见,老蒋对于白崇禧的计谋还是很赞同的,并有了进驻越南的想法和计划。只是后来在行动上,老蒋一直“拖沓”,最终也就失去了这一机会。

如今在很多学者看来,老蒋当时没有进驻越南,是一大损失。要是当时按照白崇禧的计谋,我们甚至能够打下越南,将其并为国土。

但以文史君之见,白崇禧的计策还是过于天真了,可以说是“合理”,但并不合适。

究其根本,有两方面原因:

1、国军已无战心

解放战争后期,国军溃败如潮,已经完全失去了战心,甚至有很多国军不惜上山落草为寇,也不愿再继续打仗了。

另外,加之国军内部腐败严重,离心离德,这也是难以取胜的根本因素之一。且不说这样的部队愿不愿意去越南,即便去了越南,也没有再作战的信念了。

2、为法国做嫁衣裳

要知道,1949年当时的越南还是法国的殖民地,一直被法国誉为“法国人的后花园”。

要是国军进入越南剿灭胡志明,首先法国人肯定不同意。即便在利益分配上法国人答应,最后也会变成“帮助法国人打仗,当法国人的炮灰”。

关于这一点,还有个事实依据。

那就是,国军将领黄杰兵败大陆后,带着3万溃兵逃到越南,原本想着有朝一日再打回去。谁料,刚到越南就被法国人缴了械,扔进了集中营。

直到后来抗美援朝爆发,在美国的压力下,法国才同意放行了黄杰等人。

读者们,关于“白崇禧给老蒋的计谋”,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