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早知道-热集合 > 正文

是谁逼死了她?


天门山的悲剧,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四个年轻人相约自杀,以一种极度残忍的方式,让我们重新去关注那些近乎失语的底层青年。

四人中,最小的23岁,最大的也不过34岁。

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决绝地走向死亡,看得人无比悲痛。而类似的悲剧,同样发生在韩国社会中,最近有一部韩国电影,就对此进行了犀利的质问——

《下一个素熙》

1.

素熙,是一名就读于职高的18岁女孩。正处于无忧无虑的年纪,脸上总是挂着活力满满的笑容。

她爱跳舞。

即使身穿职业装,也能在大街上一言不合就尬舞,丝毫不在意别人的眼光。

有正义感。

和闺蜜直播吃烤肉,被恶臭爹味男指指点点,她冲上去就要揍人。

对未来,更是充满憧憬。

即将毕业,班主任帮她争取到了一个去通信公司实习的机会。大厂、高薪、金饭碗,虽然没时间再练舞,但就快踏入社会的她怀揣着一腔热血,开心地幻想着成人社会:

“我以后可是办公室女白领了呢!”

看起来,素熙将拥有一个光明、顺遂、体面的将来。

可实际上呢?上班第一天她就察觉到了不对劲。

窒息的格子间里,坐满了和她差不多年纪的女孩。每个人都头戴耳机,了无生气的蜷缩着,如AI一般重复着对话。

名义上,她的工作叫做解约售后客服,可实际要干的只有一件事:

用各种骗人的话术阻止打电话来的客户解约。

工作没什么技术含量,唯一要求就是控制情绪,无论对方骂得多难听,都要保持礼貌,绝不还口。

哪怕是遭遇人身威胁,对方扬言要拿刀砍死你。

哪怕是遇上油腻猥琐男,对你口头性骚扰。

哪怕是连call28次,追着问候你祖宗十八代:

都得忍着。

因为一旦被客户投诉,轻则喜提一顿臭骂,重则连累整组拿不到提成。

最难熬的,是公司卷生卷死的高压环境。

每逢周一,各个组都要进行业绩公示,绩效最低者在全组人面前被公开处刑:

“你这组全是废物吗?”“你们到底差在哪里?”“她他妈像个二傻子一样!”

作为职场菜鸟,素熙根本无法完成压死人的业绩,每天加班到晚上8、9点,上班如渡劫。

好在她的组长对下属还算照顾,有骂帮她们挨着,有事替她们顶着。

可次次垫底的小组业绩还是压垮了组长。

在一个寒冷的清晨,他被发现躺在公司楼下的车里,烧炭自杀。

一个活生生的人,昨天还在打卡上班,今天就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全公司却无人在意。

高高在上的领导们只想甩锅,对外宣称是意外猝死,禁止员工参加葬礼。

低进尘土的打工人们避之不及,签下保密承诺书美美领到一笔封口费。

这一切,都让素熙心中对良心的坚守、对底线的坚持瞬间瓦解。

她的成人礼来得如此迅猛,冰冷的社会教会她长大成人等同无情的互相厮杀。久而久之,素熙也学会了“吃人”。

组长死后,素熙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她进化成一个没有感情的工作机器,为了kpi能骗一个是一个:

“60、70岁的最好忽悠,态度好点就能直接放弃解约。”

“如果继续纠缠就开始变相威胁,还没到期违约金可不少呢。”

一天深夜,一个男人打来要求解约。

像平常一样,素熙又搬出那套忽悠话术,男人不断拒绝,声音越来越低。一阵沉默后,他抽泣着说了一句:

“我的……我的孩子死了,所以不再需要了,麻烦你解约吧。”

听到男人的话,素熙愣了两秒,然后转眼看到今日的业绩还没完成,冰冷地继续说着:

“客户,您这样就解约,太亏了。”

“不过您若使用满一年费用会比违约金少哦。”

对弱者的怜悯,本是人性最后的底线。

而素熙为了在残酷的社会中生存下去,彻底丢掉了人性、阉割了善良。此时此刻这个坐在格子间的上班族,和电影开头那个明媚开朗的少女,早已不是同一个人了。

可素熙没想到,她牺牲人性、泯灭良心换来的,却是公司对蝼蚁毫无底线的践踏。

到了发薪日,她发现拿到手的工资和合同上写的完全不一样。按照业绩明明该领到350万,实际到手却连一半都没有。

素熙气冲冲地找到新组长,才知道自己早就上了当。

“工资会根据实际情况浮动”,合同上这行不起眼的小字,让公司名正言顺地以实习生为由,扣下她的所有提成。

素熙彻底绝望了。

她的每一次让步,得到的都是现实变本加厉的暴行。纵使铆足了劲儿卑微地活下去,生活也不会因此善待,那么忍耐又有什么意义呢?

一怒之下,素熙对着嘲讽她的组长就是一拳。

她辞掉了工作,离开了电信公司。

一个人在纷飞的大雪中,毫不留念地走向死亡。

如落叶一般,沉入湖底。

2.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不解,不就是一份工作吗?不开心就辞职呗,为什么要选择自杀?说好的00后整顿职场呢?

女刑警宥真,接手了这次调查。

她和素熙在练舞室有过一面之缘,所以更想查清楚到底是何原因,逼得这个性格开朗、乐观的女孩走上绝路?

公司,当然是最直接的凶手。

卓别林曾在《摩登时代》中将工人比喻为任资本家宰割的羔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他们依然是嚼肉吸血,连渣滓都不吐的恶狼。

利用大学生的单纯,忽悠他们签下不合理的阴阳合同,进行劳动力压榨。

与之合谋的,则是校方和教育局的不作为。

沉重的就业压力下,校方不送学生进血汗工厂,就达不到教育厅的评估标准,就拿不到教育拨款,学校就办不下去。

于是恶性循环下,哪怕明知是火坑,校方也只能任学生孤立无援,自生自灭。

至于教育局,拿着业绩理直气壮地推托责任:

“我们也只能靠数据来评价学校,这就是现实。”

在他们的狡辩中,你甚至体会不到素熙是个活生生的人,她更像是白板上的一个指标、墙上的一排绩效、电脑里的一个大数据。

死了,也不过是Delete掉一排数字而已,又有谁会在意呢?

素熙尝试过求救。

她找到信任的班主任,可对方一开口就是指责+威胁:

“你知道这个行为对学校的影响有多大吗?”

“如果那家企业再也不招我们的学生怎么办?”

“你这是在砸学弟学妹的饭碗啊!”

试图向要好的朋友倾诉,却发现每个人都自顾不暇,约饭也凑不齐。

而最该关心她的父母,却像透明人一样忽略着她的感受。

撑不下去的素熙,抱着最后的希望问母亲,自己能不能辞职不干了。

得到的,却是他们的装聋作哑。

回到最初的问题:素熙为什么要选择自杀?

或者说,她真的是自杀吗?

3.

观感上来说,《下一个素熙》是一部压抑沉重的电影,画面雾蒙蒙的,异常灰暗。

故事到最后,既没有爽快反转,也没有因果报应。

导演郑朱莉说,她的灵感来源于2016年的一条社会新闻。

一个女高中生被学校派往一家龙头通信公司实习,不料三个月后女生突然自杀了。

看到新闻的郑朱莉,既愤怒又不解,为什么这些年轻人轻易放弃生命?

为什么不向其他人求助?

他们的父母呢?朋友呢?

一起自杀案的背后,还隐藏着多少个“素熙”?

抱着这些困惑,她花了6年的时间撰写剧本,交出答案——

是畸形的社会环境、扭曲的人性价值观害死了素熙们。

从满怀希望到穷途末路,她们在家庭、校园,以及社会中的围剿下内外交困、逐渐失语。

没有人关心“弱者”,于是她们只能独自面对困境,吞下尘埃,直到被绝望彻底淹没,无声无息地死去。

素熙们的死亡,是一场无意识、有预谋的集体谋杀。

电影最后,宥真出神地看着素熙曾经的跳舞视频,导演用这个残忍的镜头提醒着我们:

即使是蝼蚁,也曾如此简单而努力地活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