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早知道-热集合 > 正文

体检查出“窦性心律不齐” 多数和三点原因有关!


我们绝大多数的人做完心电图以及体检之后,或许都会发现报告上面写着窦性心律。那么体检报告里面的"窦性心律"到底是什么意思?心律其实就是指心脏跳动的节律,我们心脏启动点是在窦房结,从这里发出的心跳都叫窦性心律,这也是属于正常的心律。

然而有些人在看心电图报告时,发现报告中显示“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不齐是不是病呢?

医生解释:“窦性心律不齐”指的是心跳的频率发生了改变,心脏跳动不整齐时,心电图会出现明显的异常波动。“窦性心律不齐”不是疾病,但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当报告单上显示“窦性心律不齐”几个字时,则要分情况来对待。

1、对于年轻人出现窦性心律不齐,很有可能会和呼吸时的节奏有关,如呼吸时心率比较慢、吸气时心率增加,都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疾病的征兆,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也慢慢变得正常。

2、在医学上还发现,窦性心律不齐多与人们生活压力有关,比如说你最近压力比较大、心理紧张、经常心悸,短时间之内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但如果经常出现这种现象,就应该去医院检查。

3、是一些病态情形下,年轻人甚至青少年儿童,感冒后引起病毒性心肌炎,会伴随窦性心律不齐情况。

4、长期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所引起右心室窦房结缺血时会存在窦性心律不齐症状。

窦性心律不齐会出现哪些症状?

窦性心律失常的症状主要取决于心率的具体值。如果心率在每分钟60到100次之间,那么简单的心律是不规则的并且没有症状。虽然有心律失常,但仍受窦房结控制,所以也是正常情况。

只有在严重窦性心动过缓伴有心律失常的情况下,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室率不超过每分钟50次,那么就会出现明显的全身缺血症状。尤其对于一些中老年人或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出现窦性心律不齐,通常会表现为:

■心悸:心前区不适,自觉心中悸动,发作时,患者可自觉心跳快而强;

■胸闷:患者可感觉到胸前有东西压着,因而呼吸不顺畅;

■头晕:运动后可出现脑袋昏沉,头重脚轻的感觉;

■疲劳乏力:患者容易在运动后出现疲倦、乏力,甚至比平时更倦怠;

■呼吸困难:患者表现为呼吸费力,需用力呼吸,感觉空气不足;

■晕厥:严重时患者可能会晕倒在地,出现晕厥现象。

窦性心律不齐多数和三个原因有关——

●如果长时间饮酒,或者本身有喝咖啡的习惯,或者用抽烟的方式提神。那么其中咖啡因、尼古丁等,都具有麻痹神经的效果,长时间如此就容易引发窦性心律不齐的问题,而且这是最常见的原发因素。

●由于身体的影响,本身患有高血压,或者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当然还有一部分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了血糖过高的问题,此时都是可能引发窦性心律不齐。

●长时间吃了重口味食物以后,会大量且快速的饮水,这些都是可能导致心房血液供应不畅,因此出现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不齐的高发人群有哪些?

■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

研究表明,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会对神经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可能导致心肌细胞自律性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的异常。

■性情暴躁

一项最新研究数据显示,生气烦躁发脾气时,心电图会更混乱更不稳定。不良情绪可能会导致心律不齐。

■长期熬夜

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的年轻人,是窦性心律不齐的高发人群。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的危害有很多,窦性心律不齐就是其中一种。

■基础疾病

窦性心律不齐不一定是疾病导致的,但是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不足、风湿性心脏病等疾病的确会导致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不齐的高发人群首先要注意平衡膳食,即适当增加鱼肉奶蛋,保证足够的果蔬和全谷物,减少甜食、油炸食品、零食。油炸食品中通常含有反式脂肪,会让血管变硬变脆,增加心脏病风险;其次尽可能每天坚持健身,减轻心脏负担,增加心肌细胞的活力,比如跳绳、游泳、慢跑、骑车都是不错的选择;再者长时间抽烟会损伤心肌细胞,戒掉香烟是一种保护心脏的方式。戒烟五年后,心血管风险会降低,戒烟15年后,冠心病风险和不吸烟人群一样健康。

科学监测,关注心脏健康

很多发生窦性心律不齐的人群,较为典型的表现就是心率加快、心悸等,严重时通过休息、外出散步都无法短时间恢复正常。如果无法及时发现异常,可能会导致错过预防或治疗的最佳时期。

建议定期为自己测量血压、血糖、心电,关注血液指标,使结果更准确、更有依据。例如高血压患者,如果发现自己有胸闷、头晕等症状,及时查血压同时,也可进行心电图检测。若发现血压水平升高,有可能增加心脏排血的阻力,要及时就诊,以防对心脏造成损伤。

康小盒/多项健康指标检测,科学防范“窦性心律不齐”

康小盒,是和信康自主研发的医用级可穿戴设备,多检合一,已获得二类医疗器械认证。康小盒具备医用级的心电检测功能,可以识别17种心电波形异常,随时随地实现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初筛与预警。

总的来说,窦性心律不齐多数是偶发现象,但如果频繁出现甚至伴有其他不适症状,需警惕这种危险信号且及时就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