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早知道-热集合 > 正文

中国车市的“疯狂一周”


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2023年最后一周,车企们一点也没闲着,接连放出大招。

12月23日,蔚来NIODAY上发布ET9;12月26日,华为冬季全场景发布会上,问界M9重磅亮相;12月27日,极氪007和北汽极狐αT5双车上市;12月28日,小米首款汽车终于揭开神秘面纱;同日,广汽埃安宣布迎来了100万辆的新里程碑,成为全球最快破百万的汽车品牌……

这绝无仅有的“疯狂一周”,就像是我国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缩影。

纵观2023年,新能源汽车赛道打得火热。一方面,以比亚迪为首的头部车企持续领跑,另一方面威马、爱驰、雷丁等企业深陷淘汰危机,加上华为、小米等造车新玩家们纷纷入局……

不难预见,一场更加激烈的竞争即将来临。

视频|售价超15万元,小米第一台车和你想的一样吗?

三年造车

12月28日,小米发布会上,雷军激情演讲三个小时,似乎想道尽自己近三年的造车历程。

尽管后半程声音已经稍显嘶哑,也无法掩盖他对小米汽车的信心爆棚。“小米要做媲美保时捷、特斯拉的梦想之车。”雷军说。

数据显示,这款小米SU7车长4997mm、轴距3000mm、车宽1963mm,车高1440mm,风阻系数Cd0.195,零百加速仅需2.78秒,最高时速265km。

至于为何首款车型选择轿车,雷军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说,轿车是汽车工业每个阶段的时代标杆,那些被历史所记住的大部分名车都是轿车。做轿车更有机会成为这个时代的代表作。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做轿车也比做SUV难,所以小米在所有技术决策里面,选择了最难也是最远的道路。

时间回到2021年3月,雷军正式宣布小米将进军智能电动汽车市场。

为了实现造车梦,在接下来的1003天里,雷军陆续解决了人才梯队、造车资质、自建工厂等难题,为造车铺平了道路。

除了出力,更要出钱。财报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费用为17亿元。今年前三个季度,小米已在智能电动汽车等新业务上投入了42亿元,超过2022年全年砸下的31亿元,雷军自称已经耗资百亿。

“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人生所有的战绩和声誉,全力以赴去做小米汽车。”对于雷军而言,这确实是一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创业。

小米汽车还没正式上市,发布会上的雷军已经对未来满怀憧憬。他说:“我们要花15—20年的时间,争取成为中国前五的车厂,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而奋斗。”

相比小米,华为“造车”显然已经挺过了最困难的寒冬,从销量低迷不振到问界M7、M9双双销量火爆,更与长安成立合资公司建立“生态联盟”,探索了新的发展路径,意图成为技术创新的“火车头”。

小米在此刻入局,勇气可嘉,但如何突出重围,站稳脚跟,仅靠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

你追我赶

以“华小魅”为代表的新一代新势力正崭露头角,“蔚小理”显然也加足马力,不敢懈怠。举例来说,理想ONE曾是唯一一款6座中大型SUV,但现在华为和赛力斯加持的问界M7都是理想汽车的竞争对手。

作为第一批造车新军,“蔚小理”打开了跨界造车的大门。

蔚来的创始人李斌、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分别是易车网、UC浏览器、汽车之家的创始人。

近十年前,这三位大名鼎鼎的互联网翘楚,几乎在同一时期进军汽车行业。“蔚小理”一度稳坐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头把交椅,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并肩见证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它们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实现了美股、港股两地上市。

然而,去年还齐头并进、你追我赶的“铁三角”,今年开始分道扬镳。

毫无疑问,理想冲在了前面。

今年8月份,理想公布半年报,实现净利润32亿元,率先扭亏为盈。就在上个月,理想以32.57万辆的新车销售量,提前实现了年销30万辆的目标。

压力自然而然落到了仍困于亏损压力的小鹏和蔚来身上。

何小鹏前几日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正在从一个残酷竞争的“死人堆”里面往外走。

今年,蔚来拿到了来自中东投资机构CYVN约22亿美元的融资,还获得了独立造车资质,补齐了作为一家整车企业的最后一块“拼图”。12月23日,蔚来发布了多个重磅“黑科技”,其中被李斌称为“蔚来技术创新的结晶之作”的旗舰车型ET9,售价更是高达80万元。

小鹏汽车则成功牵手滴滴和大众,“抱团取暖”。按照公开信息,小鹏旗下首款MPV车型小鹏X9将于2024年第一天上市,打响新年车市第一枪。

面对挑战,小鹏和蔚来能做的就是坚定信心,继续前进。毕竟造车这一场长跑,远没到尘埃落定的时候。

大浪淘沙

从整体来看,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依然十分强劲。中汽协的数据显示,2023年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首次双超百万辆。

不仅产销“两面开花”,新能源汽车在出口上更是全面加速。今年前11月,我国汽车累计出口量441.2万辆,增长58.4%,预计全年出口超5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成为出海的主力因素。

尽管2023年尚未结束,但中国的汽车出口量超过日本,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基本已成定局。

去年,中国汽车出口超越德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今年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量就已经超越日本,此趋势一直延续到全年。

“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2000万辆,中国将贡献全球销量超过60%。”12月27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然而,发展持续向好的背后,是一场更加残酷的淘汰赛。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市场格局更加分化。

头部车企汇聚了更多的销量,此前的销量“黑马”则屡屡碰壁。1-11月,比亚迪销量累计达到267.2万辆,是部分新势力车企的25倍。零跑汽车销量为12.55万辆,哪吒汽车销量为10.62万辆,均远远落后于其制定的年度销量目标。

另一个趋势,是新能源汽车定价高端化。

今年以来,多家车企推出了价格超50万元以上的车型。9月,仰望U8正式上市,售价为109.8万元;问界M9售价为46.98万-56.98万元;就连即将上市的小米SU7,雷军也发文称,“关于定价还没有最终决定,不过确实有点贵。”

虽然在价格战的背景下,中低端车型更受到市场的青睐,但是由于企业基本处于“赔本赚吆喝”的状态,于是选择到竞争相对不那么激烈的高端市场“试试水”。

这也意味着,下半场的竞争只会更“卷”。

尽管内卷是行业底色,但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车企的不甘落后。正如今年8月,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时,王传福在现场喊出的那句话:“我们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

这些年来,中国车企在“互怼”中互相学习,在失败里吸取教训。正因为它们的坚持创新和不懈努力,才能在短短几年时间,就跑过海外车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路,才能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电车,驶向全球各个角落。

毫无疑问,对于绝大部分车企而言,2024年将是关键的一年。行业洗牌会加速,竞争越发白热化,大浪淘沙,谁去谁留?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

中新经纬:动辄对标迈巴赫、库里南,国产新能源车反向价格战谁会买单?

财联社:蔚来ET9、问界M9、极氪007、小米SU7……7天五车2023车市“卷”至收官

界面新闻:今年,新造车集体爆发

中国新闻周刊:9.9万买小米汽车?雷军喊你别想了

[话题研究员]陈明诗拱千舒

[策划]尤立川张西陆郭小戈

[作者]拱千舒;陈明诗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