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早知道-热集合 > 正文

朱允炆为什么直到丢了皇位也没有动用朱元璋留给他的三十万军队?


建文四年(1402),经过四年的战乱,朱棣终于攻下了南京,持续了四年的靖难之役以朱允炆的失败告终。南京城破后,皇宫起了大火,火灭后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就无人知晓了。有人说他在大火中自焚而死,也有人说他通过地道逃出了南京,在南方隐姓埋名度过余生。一直有人十分好奇,为什么朱允炆丢了皇位还没有动用朱元璋死前留给他的三十万军队?

朱允炆是朱元璋长子朱标的次子,由于朱标英年早逝,其长子朱雄英早夭,所以一心想在新朝确立皇位继承原则的朱元璋就只能立朱允炆为太孙,准备百年之后将皇位直接传给朱允炆,当然这其中也有朱元璋内心中爱屋及乌的感情因素在里面。朱元璋驾崩之后,由于藩王皆不在京内,朱允炆的继位十分顺利。

可继位后的朱允炆却发现,各地藩王势力太大,尤其是北方有镇守边疆之责的燕王朱棣和宁王朱权等,皆手握重兵。面对这种情况,朱允炆也并没有太过慌张,虽然北方的藩王兵强马壮,可明朝刚刚打下江山几十年,军中尽是功勋之后,对朝廷的忠诚是没有问题的。况且,在南方边境上,还有数十万沐家军坐镇,他们是不会背叛朱允炆的。

沐家军是指当时西平候沐英与其子孙麾下的军队,洪武十四年(1381)沐英与傅友德、蓝玉率领三十万大军远征云南。平定云南后,傅、蓝二人率部班师回朝,而沐英则留在云南镇守。沐英是马皇后的义子,与太子朱标感情十分好,朱标去世后,沐英因为悲伤过度,两个月后也病逝在云南。

沐英去世后,沐春、沐晟先后继承沐英遗志,为明朝镇守云南。由于父辈的关系,沐春、沐晟兄弟二人理应是朱允炆坚定的拥护者,可在靖难之役中,却没有出现沐家军的身影。靖难之役结束后,在永乐六年(1408)沐晟进爵黔国公,此后沐家一直镇守在云南,直到明朝灭亡。

是沐晟被朱棣收买了,背叛了朱允炆吗?当然不会,靖难之役前,朱允炆在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卿黄子澄的建议下,开始削藩。云南的岷王朱楩就是被沐晟告发其不法之事,从而被贬为庶人的。

燕王朱棣见其他几位藩王经过削藩,死的死,被软禁的被软禁,直到自己也很难逃过这一劫。朱棣先是装病,而后装疯,企图拖延时间为起兵做准备。由于燕王府的长史叛变,将燕王装疯的消息透露给朝廷,朝廷下密旨企图逮捕燕王府的官属,而负责抓捕的张信又叛变将消息告诉了朱棣。就这样,在破坏了朝廷的抓捕后,当天夜里朱棣攻下北平,开始了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

虽然靖难之役的结局是朱棣获得了胜利,但过程是十分曲折,甚至朱棣攻破南京的前两个月,朱允炆的南军还在齐眉山大胜朱棣,差一点将朱棣打回北方。当朱棣大军犹豫是不是要继续南下的时候,朱棣手下名将朱能这样劝说朱棣,他说:“汉高祖十战九败,最终却能夺得天下。而今我们连连得胜,岂能小有挫折便退兵而回,再向他人称臣。”

在随后的灵壁之战中,南军大败,几乎葬送了全部主力。失去主力后,朱允炆的南军再未组织起像样的反抗,朱棣的大军一路向南,扬州、镇江皆降,一个多月就抵达了南京城下。在此期间,朱允炆曾命辽东派兵,企图与死守济南的铁铉会和,但没有成功,此时再从云南调兵为时已晚。

不仅如此,沐家军没有东进增援朱允炆的原因笔者认为还有以下两点。第一,沐家军早已没有当初远征云南时的三十万人了,古代养兵是十分费钱的,云南虽有外患,但没有达到需要常备三十万精兵的程度。而且讨伐云南时,明朝开国名将傅友德是主帅,蓝玉和沐英只是副帅,带去的是号称三十万大军,可元朝的残余势力也先后组织了三十余万人进行抵抗。战斗消耗,加上主帅班师回朝带走的,留在云南跟着沐英镇守的远没有三十万人。洪武二十二年(1389)思伦发率领三十万蛮军攻打定边的时候,沐英只组织了三万骑兵救援定边,由此可见沐家军虽然骁勇善战,但数量并不是特别多。

第二,沐家军当时在云南的主要任务是抵御外敌和屯田,这会牵扯沐家军绝大多数兵力。而朱允炆和朱棣的实力相差不大,四年间双方各有胜负,不需要沐家军弃守边关支援南京。

就这样,南军的突然溃败使得朱允炆难以再从南方调兵,自己也在丢掉皇位后生死未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