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ZZD > 正文

公认的相声大师到底有多少,官方有两个比较权威的版本


首先“大师”这个称谓,国家是不会发证的,毕竟这是个行业术语,而且也没有可以通行的评判标准。

我国官方对于文艺界授予的称谓,一个是“人民艺术家”,一个是“非物质遗产传承人”。

新中国迄今为止,只有七人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们分别是:

相声行业三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马志明、常宝霆、姜昆。

而大师这个称号,官方是没有安排的,但也有被行业或者民间冠以大师称谓的名人,比如新中国五位语言大师: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赵树理。

而侯宝林行业内对他的称谓都是“大师”,孙福海书记还把侯大师加塞到了语言大师行列里,把名额增加到了六个。

而相声业内有两个流传比较广的大师版本,一个是薛宝琨教授的四个半版本:

改良传统相声,并且将其有序传承的一代宗师张寿臣;

相声界文化最高,擅长刻画市井小人物,无人不宗马的代表人物马三立;

用民俗和民风结合相声,用历史小说讽刺当下的单口大王刘宝瑞;

牵头改进相声,让相声进入大雅之堂,将传统相声引入新相声道路的侯宝林。

薛教授对于马季的评价是“成就很高,但够不上他心中的大师标准”,另外薛教授认为相声的主要功能应该是讽刺,而马季是歌颂型相声代表人物,所以即使他群众基础好,媒体呼声高,但也不是他标准里的大师。

当时记者还对郭德纲的火爆现象询问了薛教授,薛教授认为郭德纲还原了相声的本质,第一是带动了传统相声的复苏,第二是让相声回归小剧场,脱离了电视相声一家独大的局面。但郭德纲的路才刚刚开始,他需要不断深化和提升自己,并且相声能否真的复兴,需要更多的郭德纲,而且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薛教授说这话的时候,是2006年12月28日,他认为郭德纲在那时候才刚刚起步,殊不知2006年已经是郭德纲最后的巅峰,之后就是德云社彻底的商业化之路,相声也进入了饭圈和流量模式,到如今那些所谓的相声偶像,以及舞台胡说八道就能卖票的盛景,已然比薛教授最痛恨的电视相声还要惨不忍睹一万倍不止了。

另一个行业认可度比较高的大师评选,是2014年央视《发现中国》专门制作了七期《相声大师》专题纪录片,将中国相声历史上七个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且对其冠以“大师”称号。这七人分别是:

李德钖——入选理由,相声历史上第一个大明星,提高了相声的影响力,让相声从明地进入了茶馆和戏院,他还跟刘宝全合作攒底,也是相声历史上第一遭。李德钖在剧场都说素包袱,改变了观众对撂地相声的粗俗印象。李德钖还大力培养晚辈,天津马家,张寿臣等都是李德钖一手扶持的。

张寿臣——别的不说,张寿老给相声行业添置的产业,就是所有同行难忘项背的存在,《传统相声大全》拿稿费最多的人不是吹出来的。

常宝堃——常宝堃不仅仅是为国捐躯成就了一个蘑菇园那么简单,他的个人艺术造诣也是极高的,在小蘑菇巅峰时期,任何相声名家走红,都会被当时的报刊拿来跟小蘑菇做对比。

刘宝瑞——单口大王的最牛战绩在于,他的巅峰时候,单口相声的火爆程度可以跟评书分庭抗礼。另外如果没有刘宝瑞,相声历史上就不会有晨光茶社和共乐茶社的神仙大战,对于相声迷来说又是一种缺憾。

马三立——无人不宗马,已经把马三立的贡献说得明明白白。

侯宝林——理由跟薛教授说的差不多。

《发行中国》跟薛教授观点最大的分歧,就是马季这个最后的大师。《发现中国》对马季的评价,算是非常高的,现在B站也有完整视频,有兴趣可以去看一看。

马季是新相声的扛旗人物,他也是四大名师一起教出来的全才,而且马季对于相声的热忱也是独一份,他心系观众热爱观众,为了创作一直走基层进行体验,将真实生活作为素材,创作了三百多段相声,在相声史上无人可以超越。马季总被诟病为歌颂型相声代言人,其实他讽刺的作品更多,《北京之最》这种辛辣的作品差点给他惹上大事儿,《宇宙牌香烟》火了之后也是麻烦多多。

马季最大的功绩,莫过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姜昆赵炎冯巩笑林王谦祥李增瑞等,都是新相声领域独树一帜的人才,也成为了八九十年代相声的黄金时期的领军人物。

所以马季这个大师的称号,实至名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