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早知道-热集合 > 正文

中国M2约41万亿美元,美国却只有21万亿!我国,为何远超美国呢?


3月末,我国M2(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攀升至281.46万亿元高位,同比大增12.7%,再度超过市场预期。每次公布M2后,就有大量自媒体作者带节奏,说我国又在超发货币,通胀很严重。

还有一部分自媒体给我们展示了美国M2数据——今年2月份,大约是21万亿美元(如上图)。美国2022年的GDP接近25万亿美元,我国只有18万亿美元。

与我国相比,美国经济规模仍保持较大优势,但货币数量却是我国大幅领先美国。在美国依然被通胀高企困扰的时候,我国CPI在今年3月份却仅增长了0.7%,大家感受到的通胀,低于美国。

难道,我们都被数据骗了吗?

南生可以明确告诉您,还真就被数据骗了!任何一种经济指标,都是人来设定的,往往存在着不应被忽视,但却总有人会有意忽视的那部分。

M2,广义货币供应量,很多人故意写成“货币发行量”来误导大家,诱发焦虑。M2的定义是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以及其他各种类型的存款。在统计存款的时候,却不剔除背后的那个贷款。

我国金融市场的核心特点是“以商业银行为间接融资的主渠道”。银行是将我们的存款,反复地借贷出去——要么取现,要么还放在自己银行账户里,或者是投资、消费后形成他人的存款。

不管怎么操作,都形成了M2。此外,这些新的存款,又可以被银行反复借贷出去,滚雪球一般越垒越高。再加上大家投资信心低迷,资金从股市、债市回流,进一步抬升了我国M2。

2023年3月末,我国人民币存款余额暴涨至273.91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也扩大至225.45万亿元。剔除抬升存款背后的贷款后,货币数量一下子就缩减至“不足50万亿元的低位”。

网友们,银行把一部分居民、企业的存款,放贷给另外一部分居民和企业,这难道是国家开启印钞机在超发货币吗?不去仔细分析我国M2形成的原因,不去看M2构成,就来忽悠,非蠢即坏。

数据,还在另外一个地方欺骗我们

或许有人会说,不管M2要不要剔除隐藏在背后的贷款,美国GDP远超我国,但M2却远低于我国,这难道不是我国货币超发的铁证吗?

南生可以明确告诉您,还真不是铁证,你们又被数据骗了!在我国,M2除了滞留在国库和银行体系内的现金外,基本囊括了其他各种货币,是名副其实的广义货币供应量。

但美国的M2,背后有猫腻哦!首先在活期存款中,美国M2不统计存款机构、美国政府、外国银行和官方机构持有的金额;其次,金额超过10万美元的定期存款,也不纳入M2统计中。

美国通常被称为“穷人的地狱,富人的天堂”,但美国的M2却恰恰不统计高价值用户群,这个猫腻怎么能被忽视呢?中美两国的M2,根本就不是一个东西嘛,咋能直接对比呢?

要对比,也得拿美国的M3出来对比啊!但可惜的是,美国M3数值早就不公布了。就用那个被“阉割的M2”来忽悠不明真相的普通老百姓,良心何在?

中美两国的货币,存放的位置也不一样

咱们中国人喜欢储蓄,大部分老百姓的投资理财观念不强,也较为追求资产的安全性,把钱放在银行成为首选。然后再通过银行反复地贷款给有需要的人、企业和其他机构,不断抬高M2数值。

但美国人不一样,他们的金融市场很发达,投资理财意识强烈,股市和债市等才是美国人“存放货币的主战场”。

有机构发文称,截止到2022年6月底,美国股市总市值为53.6万亿美元,美国债券总额也超过了50万亿美元——合计超过了100万亿美元。

而我国的股市市值只有十几万亿美元,债券总额刚刚超过20万亿美元,加起来只有30多万亿美元。再叠加大约41万亿美元的M2,货币总量不足80万亿美元。

美国股市、债市、M2合计超过了120万亿美元,这还没算上“金额超过10万美元的定期存款以及部分不在统计范围的活期存款”。一算账,到底是谁的货币在“超发”呢,一目了然嘛。

按南生这种算法,我国货币还是比GDP高很多啊?

相信有部分网友看到了这里,依然要抬杠。对那些一天不抬杠,似乎浑身都不舒服的人来说,他们可不关心中美两国谁的货币“超发的更多”——M2不是货币发行,南生这里用了双引号。

他们还会继续询问:即使按照南生这种算法,我国货币数量也比GDP更高的,这难道不是超发货币吗?

南生可以明确告诉您,您可能又被数据欺骗或忽悠了。M2以及包括上文算出来的各种货币都是余额,是多年来的累积。GDP,却是当年或者是当个季度,新创造出来的最终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