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早知道-热集合 > 正文

74师重建后首仗, 中野6个纵队损失上万人, 没打过74师一个旅


胜败乃兵家常事,从古至今,四海八方,就没有人敢直言,自己带兵打仗从没输过一次战。

至于为什么没有人敢这么说,主要还是跟战场有关。战争的环境变化莫测,敌人难以揣摩,能打胜仗是将领有谋有才敢,打输了要怪天时地利人不和。

对于打仗而言,胜负是一定要有的。打仗就像是比赛,可以平局,但极少。大多数时候,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不是你赢就是我输。

因此聪明人从不计较战争的胜负,他们更在乎在每一场战争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就像红军历史上,在孟良崮战役中被我军全歼的国民党74师,在经过整顿重编后,与我军的第一次交战里,竟打得我军措手不及。

第74师重建后的第一仗,使中野6个纵队损失万人。6万多人,竟打不过74师一个旅。

有人说这是奇耻大辱,实则不然,没有败仗,那来的经验。失败乃成功之母,只有知耻才有后勇。

阜阳战役:迫于无奈只能放弃

1948年,中野战士接到攻打安徽阜阳的命令,此时驻守安徽阜阳的只有74师58旅,大概9000人。

中野的战士刚从大别山出来,他们经历了太多的事情,许多队伍毫无活力。就在中野战士最迫切需要胜利鼓舞的时候,安徽阜阳落入领导人的眼中。

阜阳是国军第14绥靖区公署所在地,与中野六纵队相比,守军的旅人数少,按理说攻下来易如反掌。

事实却相反,中野战士与敌人周旋了六天六夜,始终没能将安徽阜阳攻下,到最后敌人派来20个旅的援军支助,我军不得不放弃攻城,撤退离开。

按理说,以我军六纵队的兵力,区区一个旅,轻易就能拿下才是,况且当时的统帅还是刘邓二人。

刘邓俩人都是我国有名的将领,带兵如神。当时两名首长安排第1、2、3、6纵和11纵队以及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如此庞大的队伍和实力,浩浩荡荡向阜阳进攻。

可惜我军的计划很早就泄露了,国民党不知从何得知我军要进攻阜阳的消息。

在我军还没有抵达前,他们已抢先一步修建城防工事,修筑了大量坚固的防御工事。

3月28日,我军开始进攻。星夜朦胧,两军相遇,在东关外南北两侧打到天亮,为了攻下阜阳,战士们接二连三奔到前线。

枪林弹雨,战士们没有退缩,解放军英勇奋战,国军也顽固抵抗。

这场战打了整整三天三夜,3月31日,攻城的20旅失败退下,20旅伤亡惨重,不得已退出前线,由第1旅继续进攻。

与此同时,第11纵队已经攻破关北,随时准备破城而入。但国军发现后,立刻组织力量反攻。

最终攻城失败。

其实在东关之战展开后不久,解放军突破国军防线,进入城内。原本他们打算一天内占领城池,奈何他们在城内遇到了58旅。

两军各自占据一方,背水一战的58旅在城中死不投降,与我军僵持不下。

我军无法将其尽数消灭,也无法劝其投降,双方只能耗着。

此时我军迫切需要将城攻下,时间拖得越久,对我军就越不利。奈何74师58旅像是扎根在城中的老树一样,撼动不了。

不久收到消息的国民党也很快派士兵增援,面对敌人赶来的消息,我军只能选择撤退。

若不撤退,援军一到,前后夹击,我军被围困在城中,敌人即可瓮中捉鳖,对我军而言十分不利。

当解放军第2旅和第20旅从城中撤出,攻破阜阳也宣告失败。

对解放军而言,阜阳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最惨痛的战役之一。据后来统计,在阜阳战役中,我军牺牲的解放军人数高达数万人。

而这仅仅只是为了攻打74师58旅,9000多人。

这场战实在是太失败,太惨烈,值得所有人反省。

国军74师:整顿新编

说到国民党74师,了解历史的人都对它不陌生。

早在孟良崮战役的时候,74师就被我军歼灭了。那么为何后来他还会出现在战场上?要知道阜阳战役是1948年才发生的,孟良崮战役在1947年就结束了。

孟良崮战役一战,我军伤亡1.2万人,国民党军3.2万人,我军的确将74师歼灭了。

事实上,在阜阳战役中出现的74师,的确是孟良崮战役中被我军歼灭的那支队伍。

只是它变了,在孟良崮战役后,蒋介石一直不甘心这场战争的失败。毕竟这场战投入的可都是他引以为豪的精锐部队。

孟良崮战役的战败,像一巴掌一样狠狠打在蒋介石脸上。让蒋介石下定决定,将74师整编。

当年参加孟良崮战役的74师,其实没有全上。为了预防敌人突袭,一般会有兵留守在后方。

孟良崮战役也不例外,国民党军队的74师将3个新兵教导团和1个榴弹炮营留在后方的大本营中。

因此74师还保存着原来的一些实力,结合现在国民党的形势,蒋介石也无力重新组建一个师,就在原有的基础上,将74师进行整编。

等在孟良崮战役中受伤的士兵军官伤好,便重新召回他们入伍。重新整治编排,此外在部队中注入新的血液,添加新兵,将其编制为一个“新的74师”。

改头换面后的74师由邱维达担任师长,管理三个旅:51旅、57旅、58旅。

整编后的74师焕然一新。使用的是最精良的美式装备,挑选的士兵也是全国民党内部军队中素质最高的。

单单着两点,整编后的74师实力就不容小觑了,何况每个士兵心中还燃着一股为“张灵甫报仇”的怒火。

武力值飙升又有精神加持,使得这支队伍所向无敌。

1948年,74师列入徐州陆军总部。同年1月,罗幸理率领58旅被派往安徽阜阳驻守城池。

对于58旅而言,这是他们第一次在战场上与解放军交锋,因此士兵的士气相比与我们刚从大别山出来要高涨许多。

此外,想要一雪前耻的想法也在士兵中蔓延,对58旅来说,阜阳一战是背水一战,不成功便成仁。

他们手持精良武器装备,军队素质优良,是可怕可敬的对手。我军统帅也没有想到,会在进攻阜阳上狠狠摔上一跤。

孟良崮战役

虽然我们阜阳中失败了,但追溯其原因,主要因74师58旅顽强抵抗。而74师之所以能变成守住安徽阜阳的主力力量,还要感谢1947年孟良崮战役。

孟良崮战役在解放军历史上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本是一场艰难的战役,战争的形势不利于解放军,我军被国民党重兵包围。

在国民党密集的包围下,我们只能逐渐缩退。国民党军队却步步紧逼,形势很不乐观。

按照这种形势,我军被国军歼灭是迟早的事情。但国民党人心不齐,党内派别多,矛盾大。

我军揪住国军的问题点,再观察形势,发现国军包围我军范围广,兵团与兵团之间的空隙大,利用这两点缺陷,我军迅速歼灭了国军精锐队伍第74师和第83师。

孟良崮战役一战粉碎了国民党的“鲁中决战”计划。

它不仅将国民党的精锐部队歼灭,还对陕北等其他战场有鼓舞和决定性的意义。

阻拦了蒋介石的进攻大计。因为在孟良崮战役后,蒋介石不得不放弃进攻山东解放区,重新制定作战方案。

此时的蒋介石看到自己手下的“老弱残兵”,他急切希望能够再得到一支像74师的精锐队伍。

因此他才下令将已灭亡的74师重新整编。也因此我们才会在安徽阜阳战场上遇见这支强大的队伍。

小结

战争就是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不管是胜仗还是败仗,都会对未来的战局有所影响。

曾经是国民党王牌队伍的74师,在与解放军的孟良崮战役战争中成为过去。可消失并不代表灭亡,浴火重生后使得他变得更强。

74师的强大是解放军造就,若没有孟良崮战役的失败,74师没有整编,那么阜阳战役中,我军轻而易举的就能拿下阜阳。

虽然失败的原因除了消息早泄露、武器装备差异大外,更多的是我们轻敌了。

所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在战场上尤其忌惮轻敌,而当时整个中野六纵队在面对小小一个旅时,自然没有将其放在眼里,才会导致最终失败。

正如前言,没有人会一直成功,也没有人会一直失败,成功跟失败总是交替出现的。打仗如此,做人也是如此。

成功不自满,失败不沮丧,我们要在一次又一次的经验中汲取教训,保证改过自新,不会在同一个问题上跌倒。

只有真正经历过失败的人,才会收获真正的成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