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早知道-热集合 > 正文

退退退,家乐福再关店50余家,苏宁和会员店都无法拯救的败局?


文丨李欢欢

如今的家乐福,随着整个大卖场行业一起沉沦着。在经历了一个看似完整的起承转合后,竟“丢了”方向感。

步步紧缩

疫情影响着我们的这几年,很多行业都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动荡周期,其中,实体商超无疑是受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其面临的考验甚至关乎生死。近日,家乐福全面退出河南市场的消息,为这个冬天又添了一股寒流。

11月15日,位于郑州市花园商圈的家乐福花园路店正式贴出停止对外营业的通知,此店是家乐福在郑州乃至河南省的最后一家门店,其停业也标志着家乐福正式退出河南市场。

公开信息显示,家乐福2006年进入河南市场后先后开了6家门店,其中位于焦作、新乡、洛阳的三家门店分别在2010年、2016年、2017年关闭。郑州的另外两家门店,也分别于2020年8月和今年9月关门。此次关闭的花园路店于2008年开业,至今经营14年,是家乐福在河南市场经营时间最长的一家门店。

除了河南,家乐福今年在全国范围内关掉了一批经营长达十几年、甚至二十多年的老店,其中,9月份关闭的北京万庄店经营时长达22年;2月关闭的广州首家门店万国店开业20年;

开业18年的“亚洲最大规模旗舰店”北京中关村店4月关闭;1月关闭的重庆沙坪坝店也经营了16年;6月30日,经营了15年的福州宝龙店停业,正式退出福州市场。

至于这些老店集中关闭的原因,有业内人士表示,大卖场的租期一般在15年到20年,2001-2002年是开店高峰期,经历了超市行业黄金20年的家乐福,不少门店的租约正逐步到期,“租约到期后,再租就要付更高的成本。如果卖场业绩不好,就难以支撑高昂的租金”。

事实上,近年来,家乐福一直处于不断关店的进程中,且关店节奏越来越快。苏宁易购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家乐福无新开门店,闭店数量达到54家,门店数量从2021年年底的205家减少到151家。2021年,门店数量净减少23家,2020年净减少5家。随着关店节奏的加快,目前杭州、成都、福州、济南、南昌等一二线市场已无家乐福身影。

加快关店节奏,是为了断臂求生、及时止损。苏宁易购在三季报中表示,公司净利润亏损很大原因是受家乐福的拖累,其下滑的业绩难以分摊较高的固定租金成本。为缓解亏损,公司正在全面开展家乐福业务调整,关闭部分区域门店。

财报显示,家乐福中国2020年净利润亏损7.95亿元,2021年净利润亏损一跃飙升至33.37亿元。2022年加快关店节奏后,上半年实现净亏损4.71亿元,有收窄趋势。不过,其他经营指标依旧不理想,今年上半年,家乐福的可比门店销售同比下滑14.30%,坪效同比下降13.62%,这也预示着家乐福短期内想实现盈利仍然困难。

颓势尽显

当然,家乐福的亏损和败退并非孤例,而整个行业的“大多数”。受疫情催化,传统零售人、货、场的边界正在消解与重构,消费者的购买路径逐渐多元化,消费触点日益碎片化,在电商、社区团购、直播带货、社区便利店等新型业态的冲击下,主打商品多而全、一站式购物的大卖场逐渐被消费者抛弃,普遍陷入客流和业绩下滑的困境。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今年发布的《2021年中国零售百强榜》显示,2021年Top100超市企业销售规模达9076亿元,比2020年下降2.6%。

行业内,除了家乐福,沃尔玛、永辉、人人乐等大型商超均因亏损开启了闭店节奏。今年前三季度,13家超市上市企业有6家营收同比下滑,8家净利润同比下滑,7家出现亏损。其中,永辉和人人乐亏损最严重,分别亏损8.87亿元、4.16亿元。另据赢商网不完全统计,2021年在其所监测的13家超市企业中,全年闭店数量超过100家,其中人人乐37家、沃尔玛超30家、家乐福20多家。

除了受卖场模式之困,家乐福的衰落更有自身转型不利之因。作为大卖场业态的开创者,以及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零售企业,二十多年来,随着消费环境的变化,家乐福在中国市场经历了一个完整的起承转合过程,极具行业代表性。

1995年,正值当打之年的家乐福进入消费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凭借一站式购物新体验短短几年便攻下了上海、北京、江苏、广东等市场,生意火爆到不行。2004年,中国对外资零售业从部分区域试点转向全面开放,家乐福与沃尔玛等外资企业凭借低价拿地、政策扶持,开启了快速扩张的节奏。

2010年,家乐福在全国的门店数量已达200多家,遍布各大城市,2013年创下历史最高业绩467亿元。自此之后,开始走下坡路,2017年开始陷入亏损状态,频频传出卖身,最终苏宁易购在2019年以80%股份正式控股家乐福中国,法国家乐福惜败离场。

苏宁接手家乐福后,业绩有过短暂的回暖,但随即就迎来了疫情的暴击,再加上苏宁自身的危机,家乐福的命运跟整个大卖场行业一起沉沦。

翻身不易

家乐福的衰落,业内普遍认为是其在中国零售市场快速迭代过程中反应迟缓所致,这主要表现在供应链体系和电商业务的布局上。

对于家乐福这类大卖场而言,其盈利模式并不局限于门店收入,还包括供应商交付的进场费用、促销费用等。这种“躺着挣钱”的模式在卖场营收好的时候,是互利共赢,一旦营收下滑,卖场又不降低费用就会引发矛盾,早年间,康师傅、中粮都曾公开指责过家乐福收费过高。

没有一种商业模式可以长存,更没有一种竞争力可以永恒。在家乐福对这些指责无动于衷的时候,其对手们却早早意识到了这种矛盾的后患,从永辉到沃尔玛、大润发纷纷通过买断、直采等方式建立上游供应链和物流体系。而家乐福直到2015年才开始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配送中心,比对手晚了三四年。

对供应链体系建设的忽视,让家乐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供货速度慢影响购物体验和商品销量,导致其市场不断被对手蚕食。时至今日,供应链仍然是家乐福的一大短板,去年10月,其首家会员店开业期间,就曾遭遇过供应商“携货出逃”的尴尬场面,原因是竞争对手给供应商施压,要求其“二选一”,供应商们迫于压力站到了对手方。

更尴尬的是,当家乐福以一个受害者的角色为此在网上控诉山姆的垄断行为时,非但没有迎来同情,还让不少业内人士拍手称快,“天道好轮回,家乐福也有今天,当年他们的采购不知道多拽”。

同样,在电商业务的布局上,家乐福较竞争对手同样慢了几步,2010年电商开始崛起的时候,不少大卖场就开始试水,而家乐福直到2015年才着手布局线上业务,但彼时辐射全国的线上电商早已如火如荼,其依托门店布局而设的网上商城模式对业绩的拉动非常有限。

一次次错失“风口”的家乐福近年也将目标转向了当下正火的仓储式会员店,去年10月,首家会员店在上海开业时,公司表示未来五年要在中国市场开设超30家会员店,截至目前,已开业4家,均在上海。

虽然会员店的模式还有待进一步验证,但其俨然已被零售巨头们当作了救命稻草,争相布局、竞争激烈。相较于山姆、麦德龙、盒马等品牌,家乐福进入会员店市场的时间稍晚,目前还不具备市场占比的优势,因此才在“二选一”遭遇中陷入被动。

有业内人士表示,会员店经营的核心就是用好商品、低价格来服务付费会员,降低会员决策成本。当下,会员店业态竞争激烈,各家背后的供应商和核心商品高度重合,导致零售商们互相争夺资源。如果品牌只是依靠公有供应链,而不能在独有供应链接和商品差异化上有所突破,未来供应商二选一的情况依旧会出现。

大卖场倒下了,传统的零售巨头们还在,再加上阿里、京东、美团等互联网巨头的无边界竞争和狙击,未来家乐福能否借助会员店打一场翻身仗依旧充满不确定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