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ZZD > 正文

没有人敢对中国动武!


#中国军队[超话]#“没有人敢对中国动武!”

有一个名字,被国家隐藏了28年之久,因为他,我们国家赶在法国之前,成为第四个拥有氢弹icon的国家。

他被誉为“氢弹之父”,他创造出的“于敏结构”,也为我国后续的氢弹研究做出了坚实的贡献,使我国氢弹发展迈入世界领先水准,这个人就是—于敏icon,“共和国勋章icon”新中国最高荣誉勋章获得者。

一代伟人的诞生,必定是受到层层阻碍,于敏的成功也历经各种磨难。

1926年,于敏出生在天津宁河县芦台镇,父亲母亲均无显赫的家世,不过得益于父母教导,于敏学习成绩一直很好。

在1937年,我们国家遭受日本的侵略,看着国家沦陷,亲朋好友被日军所迫害,自己也险些被日本军方车撞死,少年心中燃起一个信念:我要让我的国家强大无人敢欺无人敢辱。

1944年18岁的于敏考入北京大学工学院icon,两年后转入理学院,学习理论物理,学生时代刻苦好学。

1949年,于敏以第一名成绩考上北大理学院研究生,两年后同样以优秀的成绩毕业那时候我们国家刚赶走侵略者,新中国刚成立,想要强大必须发展重武器,而当时最厉害的武器无非是核武器,就这样于敏被拉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面对复杂的核理论,于敏没有退缩一点点攻克,黄天不负有心人,在于敏的带领下,他不但形成自己的思路,还撰写了《原子核理论讲义》,这本书后来成为我国理论物理学重要教材,作为我国核武器研究总设计师钱三强icon曾评价于敏:“他填补我国原子核理论空白。”

1960年,原子弹的研究顺利进行,毛主席指出:原子弹要有,氢弹我们也要快。

氢弹,在1954年的时候,美国人就做出了氢弹,氢弹威力比之前在日本广岛爆炸那颗原子弹还要强大500倍。

虽然原子弹进展顺利,但是氢弹研究我们国家一直处于一个空白页面,

参与这个任务意味原子核领域的成绩将被放弃,意味着隐姓埋名,远离家人,辛苦奔波,让谁去?谁能承担这个任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的理想,也是中国千千万万无数青年人的理想。

于敏放弃在‘原子核理论’研究十年心血,转身投入氢弹的研究,他的默默付出,只为中国能够在世界舞台上争得一席之地。

刚参与氢弹研究,所有研究员面临一个严峻且重要的挑战问题:要造氢弹,用什么材料?!

氢弹虽说叫氢弹,但并不是氢气做成,而是“氘、氚”但是具体用哪一种谁也不知的,美国当时是花费数亿美元通过实验来确定,对于当时我们国家,根本无力支撑。

于敏通过扎实的理论基础,加上推导原理,计算出可靠信息,帮助国家节省数亿元研究经费,也为以后氢弹研究指明了方向,虽然方向有了,但是具体实践还是一个很大问题......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炸响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炸响第一颗氢弹,两弹icon之间时间,仅仅相差两年八个月。

两年八个月,看起来时间很长,要知道当时美国原子弹到氢弹试验,美国用了7年时间,苏联icon用了4年的时间,这个消息让世界震惊,这也标志着我们从此真的站起来,不怕任何列强的欺辱。

原子弹和氢弹研究都属于国家保密研究,于敏的名字从1988年严格保密一直到28年后才被公开,在隐藏的背后想象不到的心酸,无法陪伴亲人,无法照顾孩子,这些都被于敏所舍弃,唯一无法被舍弃是那爱国之情。

回想于敏的一生,从1926年出生,到2019年1月去世,享年93岁,在参与研究核武器众多专家里,只有于敏没有出国留学,丹麦诺贝尔获得者玻尔icon曾向他发出工作邀请,但被于敏给谢绝了,他的一生荣获国家无数勋章,他做出的贡献是最卓越的,甚至有人评价他说‘氢弹之父。’

老人家对于这个称呼一直不赞同:荣誉不应该属于我一人,氢弹研究也不是我一人就做出的,荣誉应该属于千千万万无数科研人员的,时光荏苒,可以改变一个人外貌,但无法带走一个人谦逊和情怀。

愿将一生献宏谋!—正是因为有无数个像于敏这样的科学家,我们国家才有现在的辉煌和国泰民安,向英雄们致敬,您辛苦了!#致敬英雄##这才是我们该追的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