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早知道-热集合 > 正文

选择断供的购房者,一年翻了好几倍?


今天,我们关注一下银行。

都说金融是百业之母,银行是经济的晴雨表。

地产行业作为银行的输血大户,行情一有波动,银行自然不能幸免。

在我们的想象中,既然2022年市场不景气,房企接连躺平,那么,银行作为商业机构,趋利避害,一定会减少对房企的贷款额度。

但捋了一下,结论有点出乎意料。

虽然身处去杠杆的洪流,但这一年,商业银行流向地产行业的总量并没有下降,只是增幅较往年收窄了一些。

仔细看看,从国有银行流向对公领域,也就是直接贷给房企的钱占了大头,邮储行增幅超过了50%,只有招商银行收缩了对房企的贷款额度。

看来,银行,尤其是国有行的小伙伴们还是很听话的,在救房企和保交付上,紧跟政策,放水的力度,毫不手软。

相比之下,个人住房贷款的增加曲线就平缓得多了。

除了交通银行,大部分房企的房贷总额同比增幅都在5%以下,民生银行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而在前几年,各行的个人住房贷款总额的年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10%左右。

当然,增幅下降的原因也很简单。

首先,房贷是需要楼市的真实成交来支撑的,如果成交不多,对房贷的需求也就不大。

其次,出现了大面积的提前还款潮。

最后,很多真实的楼市贷款需求,可能,也没有体现在房贷之中。

我们在各大银行的财报中看到,去年,银行的个人经营性贷款有了迅猛的增长,动辄都是二三十个点的涨幅。

像建设银行这种往年比较倚重房贷的银行,今年在个人经营性贷款上的增幅,超过80%——

在个人经营贷款的发放过程中,房子是担保的硬通货。

这样大面积的增长,有多少是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需要?

又或者,有多少是像我们在《高利率买房的大冤种,还有救吗?》里面写的那样,提前还款之后,用经营贷做了房贷置换?

这就不得而知了。

写到这里,必须说一下去年房贷的大环境。

去年,个人房贷利率经历了断崖式的下跌。

我们仔细扒了一下数据,发现2022年全年,LPR利率合计下调了3次,5年期以上LPR也下降了35个基点,来到了4.3%。

如果按照央行规定首套房商贷利率较LPR下调20个基点来算,最低能做到4.1%。

而2021年,很多人买房子的时候,面临的是5.5%以上的高利率。

存量房贷利率与新发放房贷利率严重倒挂就算了,金融投资收益率中枢还一直在下降。

投资者发现,手上的余钱放在任何渠道投资的收益,都不如还掉房贷节省的利息多,紧接着,才是大面积的提前还款潮。

利率的下降,也直接影响了银行的收入。

大家伙都知道,银行大部分的收入来源是利息差,也就是用较低成本吸纳储户存款,进而借给客户或者同业机构,赚取更高的收益。

如今,这低买高卖的生意也不好做了。

如上所说,2022年,首套房的商贷利率最低可以做到4.1%,但现在5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是2.75%,一番操作下来,二者的差值就只有1.35个百分点了。

如果还重仓迅猛发展的经营贷,银行的利润空间就更微薄了。

一般来说,个人经营性贷款锚定的是当年1年期的LPR利率,但现在LPR利率的走势,是这个样子的——

Emmm……那可能就连1个点的收益都吃不到了。

也难怪去年,除了中国银行的净利息差录得1个基点的微弱增长以外,其他的5大国有银行,利息差同比下滑均超过10个基点。

这1个多点的净息差,基本上算是有史以来的最低值了,给大家贴一张表就看明白了——

十年前,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在2.7%左右,而2022年12月,就只有不到2%了。

讲真,无论净息差被压到多低,银行都是可以赚钱的,只是赚多赚少的区别。

但如果不能把本金要回来,那就是要亏钱的节奏了。

说到这里,可以引入一个会计上的用语——不良率。

简单来说,就是难以收回的钱和坏账,在总贷款中的比值。

从前年年中开始,房地产行业形势直转之下,高周转房企接二连三地爆雷,作为金主的银行,无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

公司贷款的房地产行业部分,不良率出现了显著飙升。

放眼望去,中国银行的对公贷款不良率达到了7.23%,工行、农行也超过了5%。

这是什么概念呢?

2022年,绝大多数银行的总体不良率控制在1.8%以内,中国银行整体的不良率只有1.3%。

今年,还不上钱的开发商翻了好几倍。

融创中国曾披露,光融创一家,截至2022年末,集团到期未偿付的借贷金额就超过800亿。

不知道埋了多少银行和金融机构。

不过,平安银行的逆势操作还让我挺佩服的。

平安保险是地产界的隐形大佬,很多项目背后都有平安系投资的身影。

但这一次年报中,与其他银行相比,平安银行的对公贷款不良率算得上相当低。

管理层在业绩会上提到,此前他们也投过一些出险房企,但好在提前出来了。

此外,个人住房贷款的不良率也在走高。

在银行内部,个人的抵押贷款向来被视为最安全的收入通道,是银行资产质量的压舱石。

但如今,昔日最可靠的产品也不怎么可靠了——

这个表要怎么解读呢?

拿建行来分析吧。建行是按揭贷款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2022年,其按揭贷款新增不良达到了近110亿元。

可供对比的是,上一年的同一数值只有15.9亿。

看来,还不上房贷的购房者,也翻了好几倍……

于是,肉眼可见的是,2022年,银行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有点跑不动了。

净利润的增速降到了个位数不说,有的银行连营收都开始负增长了。

也难怪金融机构降薪的传闻满天飞,银保监会还专门站出来,做过这么一个倡议——

好了好了,以后都发小红花吧,也不费钱。

但是,风水轮流转啊!

今年,房地产市场算是开了一个好头,小阳春肉眼可见。

虽然现在热度又下去了一些,但和去年相比,还是正常多了。

于是,在年报发布会上,银行业大佬们对于地产行业在接下来大半年里的表现,也有了格外厚重的期待。

招商银行副行长朱江涛喊话,预计2023年行业风险已经基本出清了。

只是因为资产不良处置难度增大,季度生成的不良资产不均衡,所以“房地产不良率还会有所抬升”。

中国银行行长也高调展示了信心——

但我整体看下来,就……更像是一种打鸡血式的喊口号,并没有太多的分析去支持。

但是,有一个人的发言,我是信的。

半夏投资创始人李蓓在内部运作报告中透露,房地产存在“十年一遇级别的机会”。

她认为,现在的地产好比2016年年初的煤炭股,供给侧已经经历了出清和收缩,而需求端开始触底回升。

我去看了一下,和李蓓的判断一样,存活下来的房企,能吃到的市场份额确实在往上升。

这不,前三个月,百强房企的销售成交数据,已经稳步提升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