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大集合 > 正文

全国心力衰竭日丨低温“伤心”预警,心衰患者如何安稳过冬?


冬季气温骤降,对心衰患者来说,潜藏着诱发心衰加重的风险,做好针对性预防措施至关重要。”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冠心病介入治疗三科主任赵伟说道。

为什么冬季心衰高发?一旦发生急性心衰,又该如何应对?在全国心力衰竭日来临之际,冠心病介入专家为您权威解答。

认识心衰:

低温如何悄悄加重心脏负担?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导致心脏的供血不能满足身体需要,从而产生气促、乏力、心悸、下肢水肿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

赵伟表示,低温引发心衰有两大主因:

1.血管收缩,心脏“泵血”更吃力

低温刺激会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加快,全身血管收缩、阻力增大。这意味着心脏需要更努力地工作才能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如同水泵需要克服更大的阻力,从而导致心脏负荷急剧增加。

2.感染高发,引爆“心肺”恶性循环

冬季常见的感冒、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是诱发心衰急性加重的关键因素。其危害在于:

(1)直接损伤:炎症可能直接攻击心肌细胞,影响其功能。

(2)增加负担:发烧使心率加快,咳嗽增加肺部压力,这些都让本已脆弱的心脏不堪重负。

最终极易形成“感染→心功能下降→心衰加重”的恶性循环。

专家支招:

心衰患者安稳过冬小贴士

1.合理膳食,增强免疫力

保持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果蔬,有助于提升免疫力,抵御感染。

2.规律作息,保证睡眠

避免熬夜,保证每天7-8小时高质量睡眠,帮助心脏恢复与调节。

3.防寒保暖,科学防护

及时关注天气变化,适时增添衣物,避免体温剧烈波动。外出时佩戴口罩,既能减少冷空气对呼吸道的直接刺激,又能降低病毒和细菌感染风险。

4.适度锻炼,循序渐进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温和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和体质。切忌剧烈运动,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5.定期通风,净化空气

每日定时开窗通风2-3次,每次15-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空气中病原微生物浓度,减少感染机会。

6.注重手部卫生,阻断传播

勤洗手,避免用手直接触摸口、鼻、眼,防止病从口入。

7.坚决戒烟,保护心肺

心衰患者应尽早戒烟。吸烟损害呼吸道黏膜,削弱局部防御能力,增加感染风险;长期吸烟还可能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造成缺氧,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

8.优化用药,减少夜尿困扰

心衰患者常需服用利尿剂,易导致夜尿次数增多,增加受凉风险。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服药时间,以减少起夜次数。

9.及时接种疫苗,构筑免疫屏障

(1)肺炎链球菌疫苗:65岁以上老年人,65岁以内合并慢性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硬化、免疫功能低下等基础疾病者,建议积极接种,预防肺炎发生。

(2)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预防流感发生或减轻流感相关症状,对流感病毒肺炎和流感继发细菌性肺炎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重要提醒:

突发心衰迹象,谨记以下急救步骤

一旦出现气促加剧、水肿明显、持续乏力等心衰症状,记住3件事:

1.打120急救电话

告知患者年龄、病史、当前症状及具体住址。

2.端坐位,双腿下垂

协助患者取端坐位,背靠软垫,双腿下垂,此姿势能为心脏“减负”。

3.别慌!别动!

保持镇静,避免任何不必要的活动,直至急救人员到达。

最新文章